一、引言:問題的提出
“佘*林殺妻冤案”([1]),一經媒體披露即引起了社會普遍關注。人們在深深同情佘*林遭遇的同時,更多關注的是佘*林能得到多少數額的國家賠償,是否會遭受“麻*旦處女嫖娼案”([2])的無奈與尷尬。不少法學專家和司法工作者依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斷言發生在麻*旦身上的悲劇,將在佘*林身上重演。因為,精神損害賠償無法可依。其實,全國又何止一個佘*林、麻*旦,法學界所熟知的云南警察杜*武“殺妻案”、黑龍江史延生“舉家被抓案”、河南三門峽高鐵鋼“殺人喂狗案”等([3]),悲劇不斷地發生,而一顆顆備受摧殘的心靈難以得到慰藉,一次次獲得精神賠償的合理請求被駁回,我國《國家賠償法》的一處空白正日益凸顯出來:沒有“精神賠償”是一種明顯的缺陷,建立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賠償制度呼之欲出。
二、中外關于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之比較: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理論探源
精神損害是相對于物質損害而言,它強調損害表現的外在形式是非物質的,如憤怒、焦慮、抑郁、悲傷、絕望等。根據導致精神損害的原因行為不同,精神損害可大致分為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和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獲得金錢賠償,首先萌芽于羅馬法發展的法典編纂時期,形成于文藝復興后的歐洲各國。在民事侵權領域內首先得以確定。([4])相對于歷史悠久的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歷史則相當短暫,由于國家絕對主權觀的影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一直沒有確立國家侵權賠償制度。直至二戰結束后,隨著人權理論和社會公平負擔理論的發展,尤其是經過二戰后人們對法西斯肆無忌憚的踐踏人權的反思,使保護人格,重視精神損害的賠償成為各國國家賠償法重要的價值取向之一,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才逐漸在世界范圍內確立并發展起來。
(一)西方國家關于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歷史軌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開車闖黃燈算不算交通違法呢
2021-02-17老婆人在國外要離婚怎么辦
2021-01-04人身損害死亡賠償金怎么算
2021-03-09阻止專利實施是否屬于侵權
2020-11-22能否直接執行反擔保財產
2021-01-23無性婚姻可不可以算是離婚的理由
2021-01-29強制執行申請書要附財產線索嗎
2021-03-22法律中規定的合同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1-27學生發現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1最新房地產法
2021-01-03“國五條”解讀
2021-01-16因工致亡應該怎么賠償
2020-12-24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
2020-12-06保險合同變更申請書的內容
2021-02-06保險公司可以區別定價嗎
2020-11-282020年河北保險最低基數是多少
2020-12-29繳存保證金是什么意思
2020-11-13淺議審判實踐中保險合同解釋原則的適用
2021-03-03在農村承包荒地要辦哪些手續
2021-02-27棚改項目土地出讓金是否可以用于拆遷安置費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