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解釋》賠償權利人分為:1、受害人;2、被扶養人;3、近親屬三種。
對于受害人,應當不存在任何問題。但對于“依法應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解釋》并未明確載明。對于“依法”不知《解釋》所指的是哪部法律。“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包括哪些,一般講,對于未成年的子女以及沒有收入或生活來源的父母應當說沒有歧義。但:1、未成年的子女是以年齡為界線,還是以未就業為界線;如果子女上大學或研究生是否屬于此列,如果某子女打臨工又是否屬于此列;如果說,某子女年齡超過18歲,自小殘疾未能就業在家又如果認定。2、對于受害者的父母,有一定生活來源,但在目前基本生活物資物價猛漲的情況下,僅靠其有限的生活來源不足以維持生計的,如低于當地基本工資內退(提前退養)生活費或退休金,低保家庭等情形的是否在此列。3、受害人扶養的公婆、或岳父母是否在此列;4、受害人出于愛心扶養的其他人是否在此列,等等不勝枚舉。
對于近親屬更存在諸多疑問,《解釋》本身未作規定。
如果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第12條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其中沒有“祖父母”。又如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5個問題解答中,
“問:死者名譽受到損害,哪些人可以作為原告提起民事訴訟?
答:死者名譽受到損害的,其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似為全面,以死亡賠償金為例,《解釋》采用的是“繼承喪失說”,且其性質為財產損害賠償,那么就必然適用《繼承法》確定的繼承原則、繼承順序等相關規定來處理。按照《繼承法》第十條的規定,繼承具有先后順序,但《解釋》并未予以明確。
又如對于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權利人又可以包括其他近親屬,且不受繼承順序的限制,理論上、感情上可以接受可能沒有爭議。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卻規定:“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為原告;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親屬提起訴訟,列其他近親屬為原告。”明顯排除了配偶、父母和子女存在情況下“其他近親屬”的賠償請求權。如此,《解釋》關于賠償權利人的相關規定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要約人未確定承諾期限如何處理
2020-11-09延邊州涉外婚姻拒簽案例分析
2020-12-18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最遲多久出來
2020-12-08賣豬不開檢疫票如何處罰
2021-01-03怎么界定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06看守所非直系親屬能探望嗎
2021-01-08老公與其他女人同居 是否構成重婚罪(以夫妻名義生活沒有領結婚證)
2021-03-05信用不良的能成立公司嗎
2021-01-11擔保責任期限中止的規定
2021-02-24小學生課間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06農村征地對于沒有住房的村民怎么安置
2021-03-26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了一場官司
2020-11-29參保單位有什么義務
2020-11-15車輛強制險什么時候交,交多少
2021-03-02土地承包權收回和交回是什么
2020-12-08集體林權流轉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主張拆遷補償利益有時效要求嗎
2020-12-07自建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如何計算
2021-03-18怎樣選擇拆遷安置房屋才不會后悔
2020-12-03購買拆遷安置房手續如何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