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解釋》賠償權利人分為:1、受害人;2、被扶養人;3、近親屬三種。
對于受害人,應當不存在任何問題。但對于“依法應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解釋》并未明確載明。對于“依法”不知《解釋》所指的是哪部法律。“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包括哪些,一般講,對于未成年的子女以及沒有收入或生活來源的父母應當說沒有歧義。但:1、未成年的子女是以年齡為界線,還是以未就業為界線;如果子女上大學或研究生是否屬于此列,如果某子女打臨工又是否屬于此列;如果說,某子女年齡超過18歲,自小殘疾未能就業在家又如果認定。2、對于受害者的父母,有一定生活來源,但在目前基本生活物資物價猛漲的情況下,僅靠其有限的生活來源不足以維持生計的,如低于當地基本工資內退(提前退養)生活費或退休金,低保家庭等情形的是否在此列。3、受害人扶養的公婆、或岳父母是否在此列;4、受害人出于愛心扶養的其他人是否在此列,等等不勝枚舉。
對于近親屬更存在諸多疑問,《解釋》本身未作規定。
如果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第12條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其中沒有“祖父母”。又如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5個問題解答中,
“問:死者名譽受到損害,哪些人可以作為原告提起民事訴訟?
答:死者名譽受到損害的,其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似為全面,以死亡賠償金為例,《解釋》采用的是“繼承喪失說”,且其性質為財產損害賠償,那么就必然適用《繼承法》確定的繼承原則、繼承順序等相關規定來處理。按照《繼承法》第十條的規定,繼承具有先后順序,但《解釋》并未予以明確。
又如對于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權利人又可以包括其他近親屬,且不受繼承順序的限制,理論上、感情上可以接受可能沒有爭議。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卻規定:“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為原告;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親屬提起訴訟,列其他近親屬為原告。”明顯排除了配偶、父母和子女存在情況下“其他近親屬”的賠償請求權。如此,《解釋》關于賠償權利人的相關規定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認定違建的主體是誰
2021-01-25保釋出來了還用坐牢嗎
2020-12-31口頭承諾贈與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25共同居住與共同共有是一樣的嗎
2021-01-13贍養費能追溯嗎
2020-12-11工業出讓土地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10買集資房有風險嗎
2021-02-27單位集資房是二套房嗎
2021-01-16集資房轉讓需繳納什么費用
2020-11-16非全日制用工情況下勞動合同何時終止?
2021-01-0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案例評析
2020-11-26保險公司賠付拖車費嗎
2020-12-10滴滴快車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3管理保險公司正式申請設立的機構是哪個
2021-03-03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1-01-23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3-26什么情況下汽車淹水可以理賠
2020-11-24專家揭秘保險公司理賠陷阱
2020-12-29行政執法中哪些情形應當履行聽證程序
2021-03-13非住宅公產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