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實生活中,詐騙罪和盜竊罪是兩種多發犯罪,有時候在行為方式上存在著一些近似的特點。本文通過對若干案例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在詐騙行為和盜竊行為交織的時候,可以將“被害人的財產損失是否由其處分行為所導致”作為犯罪行為定性的標準之一。
關鍵詞:詐騙罪盜竊罪處分行為
詐騙罪和盜竊罪是現實生活中很常見的兩種侵犯他人財產權利的犯罪,這兩種罪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客觀方面。通常情況下,詐騙罪和盜竊罪是比較容易分辨的,但是在二者彼此交織的時候,就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對詐騙罪和盜竊罪加以區分。本文通過對若干案例的分析以及對詐騙罪和盜竊罪客觀方面的比較,認為詐騙罪和盜竊罪的的區別在于:財產損失是否是被害人處分財產的結果。如果被害人最終的財產損失是由于自己的處分行為,則行為人構成詐騙罪,反之則以盜竊罪論處。
基本案情:
被告人陳某在廣州市買得假金項鏈一條,于1998年3月15日來到上海。當天她在上海商場金店,見柜臺里放有一條重24.09克,價值人民幣4600.30元的金項鏈,與她買的假金項鏈式樣相同,遂產生以假換真的邪念。她隨即到黃埔商業大廈買得金墜一個,簽字筆一支,并將金墜的重量標簽涂改為24.09克系在假金項鏈上。然后又返回上海商場金店,以挑選金項鏈為名,乘售貨員不備之機,用自己的假金項鏈換了真金項鏈。次日,陳某將金項鏈賣掉,獲贓款1000元。爾后,陳又前往廣州買得假金項鏈11條、假金戒指9枚及涂改液等物品,于同年3月26日返滬。3月28日陳再次來到上海商場金店,采用上述手段,以假換真換得一條重11.09克、價值1218.30元的金項鏈。當天,陳又以同樣手段調換一條重19.78克、價值2213.90元的金項鏈時,被售貨員發覺,當場將其抓獲。案發后,陳某認罪態度尚好,能積極退還贓款。
陳某的行為應如何定性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陳某用假金項鏈換取真金項鏈,是以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公私財物,其行為構成詐騙罪。第二種觀點認為,被告人陳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偽裝購買金項鏈,在挑選時乘售貨員不備,以假換真,秘密竊取金項鏈,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第三種觀點認為,陳某為非法占有金項鏈,既采取了欺騙行為,又采取了竊取行為,兩種行為分別構成了詐騙罪和盜竊罪。其中詐騙是手段,盜竊是目的,兩者具有牽連關系,按照處理牽連犯從一罪處斷的原則,應以其中法定刑較高的盜竊罪定罪處罰。(上述內容引自陳*良主編《刑事疑難案例評析》)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認為陳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房定金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0整容醫療事故的處理方法
2020-11-28賠償金的分類和解釋
2021-03-04勞資糾紛有什么特點
2021-01-18律師函收費標準
2020-11-19出國留學生怎樣結婚
2020-12-15二審法院發現一審法院裁定有誤如何處理
2021-03-13離婚賠償金怎么計算
2020-12-17合同債務有哪些類型
2021-02-14勞動調解應該去哪
2021-03-10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有哪些
2021-01-17旅游意外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0-11-27交錢不等于保險 “既往病史”成理賠之痛
2020-12-12保險拒賠引真空地帶爭議
2020-11-20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
2020-12-24全責方撤案我如何理賠
2021-01-10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2-08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保險公估人定義
2021-02-27土方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