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證明標準:從原來的“事實清楚”到現在的“優勢證明”
如何確定民事證明標準,《民事訴訟法》第7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第85條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愿原則,在事實清楚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這說明《民事訴訟法》的證明標準為“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刑事訴訟法》第162條要求刑事案件的證明標準為“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說明在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前,刑事案件與民事案件的證明標準是基本一致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原來的證明標準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發展。首先,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的目的根本不同,刑事訴訟活動的目的主要是懲罰犯罪,這必然要求查明犯罪事實,因為定罪量刑對這些的要求很高,只有這樣才可以做到“不枉不縱”,而民事訴訟的目的則主要是解決糾紛,保障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并不過分追求事實清楚,有時候,這甚至是當事人出于保護隱私的考慮而極力避免的;其次,過分追求證據確實充分,許多情況下反倒起了“挑訟”的作用,第三從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主體的舉證能力看,其差距可謂“天壤之別”,所以民事訴訟中不應采用刑事的證明標準。
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下稱《規定》)頒布后,證明的標準有了很大的變化,最高院的《規定》73條這樣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同一事實舉出相反的證據,但都沒有足夠的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于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并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這一規定已經宣布了民事案件的證明標準為“優勢證明標準”。盡管司法解釋本身有些越權的嫌疑,與《民事訴訟法》有沖突。
本人認為:確立優勢證明標準則是符合民事訴訟規律的,也是順應民事證明標準一體化潮流的一種選擇。根據目前的現狀,要最終確立優勢證明標準,還須從兩個方面努力:一即修改民事訴訟法第二條關于民事訴訟要“查明事實”的規定,以及第153條第(三)項的規定,不再將“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作為撤銷原判的依據。在優勢證明標準下,法院做出判決、任何一方當事人最終勝訴都因為,該方當事人向法庭提供的證據的證明力“明顯大于”對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而并非因為,這些證據已經足以令事實清楚,如果允許當事人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由提起上訴,二審法院也可以此為由撤銷原判,發回重審或改判,那必將導致優勢證明標準被虛置,法院的權威也會受到不利影響。二即提高優勢證明標準的立法層次。當前雖然在最高院的司法解釋中已經確認了這一標準,但其立法層次較低,顯然與證據標準的重要地位不相吻合,因此有必要將這一證明標準規定在民事訴訟法中或者規定在將來的“證據法”中。
二、如何審查證據
1、審判人員如何認定證據。
審判人員對單一證據可以從下列方面進行審核認定:
①證據是否原件、原物復印件、復制品與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②證據與本案事實是否相關;
③證據的形式、來源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④證據的內容是否真實;
⑤證人或者提供證據的人與當事人有無利害關系。認定證人證言,可以通過對證人的智力狀況、品德、知識、經驗、法律意識和專業技能等的綜合分析作出判斷。
審判人員對案件的全部證據,應當從各證據與案件事實的關聯程度、各證據之間的聯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審查判斷。
2、以下證據,應確定其證明力。
⑴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下列證據,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
①書證原件或者與書證原件核對無誤的復印件、照片、副本、節錄本;②物證原物或者與物證原物核對無誤的復制件、照片、錄像資料等;③有其他證據佐證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制件;④一方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對物證或者現場的勘驗筆錄。
⑵人民法院委托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當事人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和理由的,可以認定其證明力。
⑶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另一方當事人認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證據不足以反駁的,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其證明力。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另一方當事人有異議并提出反駁證據,對方當事人對反駁證據認可的,可以確認反駁證據的證明力。
⑷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只有本人陳述而不能提出其他相關證據的,其主張不予支持。但對方當事人認可的除外。
⑸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在起訴狀、答辯狀、陳述及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詞中承認的對己方不利的事實和認可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確認,但當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⑹有證據證明一方當事人持有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對方當事人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于證據持有人,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只有本人陳述而不能提供出其他相關證據的,其主張不予支持,但對方當事人認可的除外。
3、以下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①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不相當的證言;
②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③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④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制品;
⑤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4、以下證據,不確定其證明力。
⒈在訴訟中,當事人為達成調解協議或者和解目的作出妥協所涉及的對案件事實的認可,不得在其后的訴訟中作為對其不利的證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⒉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特別是經常碰到的錄音、錄象證據,如果不是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的視聽資料是不能作為證據采信的。
三、如何采信證據
1、人民法院就數個證據對同一事實的證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則認定:①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依職權制作的公文書證的證明力一般大于其他書證;②物證、檔案、鑒定結論、勘驗筆錄或者經過公證、登記的書證,其證明力一般大于其他書證、視聽資證人證言;③原始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于傳來證據;④直接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于間接證據;⑤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證人證言。
2、雙方當事人對同一事實分別舉出相反的證據,但都沒有足夠的的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于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并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因證據的證明力無法判斷導致爭議事實難以認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舉證責任分配的規則作出裁判。也就是優勢證據原則。
四、適用補強證據規則的思考
所謂補強證據規則,是指法律規定,因某一證據的證明力較弱,不能將其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只有在其他證據以佐證方式對其證明力給予補充、加強的情況下,法院才能將該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的規則。也就是以上第二點所說的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法律之所以設立證據補強規則,其目的在于保證司法公正,防止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判斷上的錯誤,從而導致冤假錯案的發生。因此,該規則對于確保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均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為限制法官在訴訟中采信證據時濫用自由裁量權設定了規則。在民事訴訟中,雖然有法定的證據規則,但是,對于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是否有證明力,以及證明力的大小、強弱等等仍然需要由法官根據自己的認識能力、職業道德等因素,通過自由裁量的方式進行,這種自由裁量證據有無證明力以及證明力大小、強弱的過程,為法官濫用權力創造了條件。而補強證據規則的出臺,則在一定范圍內限制了法官評判證據證明力時擁有的自由裁量權。其次是引導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在民事訴訟中如何舉證指明了方向。根據舉證責任的分配規則,在民事訴訟中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證據規定》第二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這是行為意義上的舉證責任。《證據規定》第二條第二款同時規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這屬于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因此,作為當事人,要想打贏官司,首先必須了解法律對于舉證責任分配的有關規定,嚴格按照法律的要求提供證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市公司終止上市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12發律師函有什么用
2021-03-19公司注銷名下商標是否還有效
2021-02-21醫療事故賠償中的舉證責任
2021-03-10簽訂廠房租賃合同時應該注意什么
2021-01-18主動退賠可以減刑嗎
2021-03-01惡意轉移夫妻財產怎么分割財產
2020-11-10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可以重新指定監護人嗎
2021-01-17婚前財產處理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2-20房產抵押擔保是否必須公證
2021-01-12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有沒有區別
2021-02-09什么是合同的可變更
2020-12-02工地勞務合同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1-14強制調崗可以不上班嗎
2021-01-28勞務外包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18保險單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2021-01-27飛機延誤賠償怎么辦理
2021-03-11人身保險的法律特點是怎么樣的
2020-12-10六旬母親為給兒子籌集治療費跳樓自殺,自殺能獲得保險賠償嗎
2021-02-12摩托車沒有保險發生事故有多少責任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