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侵權行為的認定,既是司法實務界的重要問題,也是商標理論研究的重點,同時,還是我國《商標法》第三次修改中爭議的焦點問題之一,因此有繼續深入研究的必要。本文由-里及表,從商標侵權行為的侵害對象、構成要件、判斷標準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論述,試為該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套系統的方案。
侵害對象即是商標權的客體,事關商標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對商標侵權行為侵害對象的爭論,有標識說、信息說、商譽說和商標信譽說,前三種學說都不盡合理。商標信譽說認為商標侵權行為的侵害對象是消費者對商標標識指向的商品在功能、質量、風格等方面特質的一種認可,則在本體上順應商標的功能變遷、價值形成,在實證上合乎消費者認知、連同轉讓原則和法律規定,因而是適當的。在與商譽進行橫向比較后,商標信譽之作為商標侵權行為侵害對象的地位愈發清晰。
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釋明了商標信譽受到損害的內在機理。基于商標信譽無形性、易損難樹等特性,在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上,采二要件說是適當的,即商標侵權行為構成要件以商標加害行為和違法性為已足,而過錯、損害和因果關系則不在其列。商標加害行為是指行為人在商業上使用商標、且在商標法的意義上使用商標的行為,其中:前者是指主要但不限于在商業場合、商業活動中,對商標進行某種能產生商業上影響、促進營利的使用,后者是指將標識作為商標進行使用,而這種使用能讓標識發揮商品來源的識別功能。違法性的成立需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其中未經商標權人許可為積極條件,不具備在先權、商標權窮竭、合理使用等商標侵權的例外情形為消極條件。
侵害對象和構成要件只有外加判斷標準之后,才能形成對商標侵權行為系統性地認定,而商標侵權判斷的主要標準正是商標混淆之虞。作為混淆之虞基礎的商標混淆,經歷了從直接混淆向間接混淆、從售中混淆向售前售后混淆、從正向混淆向反向混淆的延伸,混淆之虞的外延也因此得以擴張。混淆之虞即混淆的極大可能性,是一個事實和法律兼備的概念,對其準確判定,必須遵循個案、以消費者的認知為準則和衡平原則,同時必須考慮到商標顯著性、實際混淆和行為人意圖等關鍵要素。在我國商標法中,混淆之虞是認定商標相同、近似的標準,這是一個邏輯錯誤,應參考國外的先進理論、立法和實踐,將混淆之虞作為商標侵權行為的判斷標準。
希望通過上面的內容您能對商標侵權行為的例外的含義的一些相關的問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申請醫療事故鑒定呢
2020-12-08離婚后才發現原配偶在未離婚時有重婚行為怎么辦
2021-01-04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最遲多久出來
2020-12-08交通事故工傷賠償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16探望權法院的裁判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3孫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25撫恤金第二順序是等額繼承嗎
2021-03-18合同撤銷的條件
2021-02-17離婚時房子如何分割,離婚公租房怎么分割?
2021-03-07員工長期離崗勞動關系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26學生幼兒意外傷害保險有哪些規定
2020-11-25“互碰自賠”處理機制的實行
2020-11-19保險糾紛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01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什么是保險責任
2020-12-04保險法定受益人的順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07被保險人是什么,有什么權利義務
2020-12-06農村機動地最長承包期限是多久
2020-11-22什么條件下可以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