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贓罪
收贓罪指的是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是一種違法行為,應處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
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或者代為銷售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F該罪名已經取消,改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收益罪。
根據<<刑法;第三百一十條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收購贓物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收購的行為。“明知”包括“確知”與“可能知道”兩種認識狀態,其罪名的成立依附于“本犯”行為的罪名是否成立。收購贓物,是指大量購買贓物或重復購買某一類贓物。其目的不外乎兩種:一是轉賣漁利,一是自用。買贓自用的情況又分兩種:一是買贓供本人消費使用,一是供自己生產經營使用。大量購買贓物供自己生產經營使用的行為是收購贓物罪的行為。
(一)如何認定罪與非罪的問題。
1、“明知”的確定。由于行為人對贓物的“明知”是認定其行為構成收購贓物罪的關鍵。因此,如何確定行為人的“明知”是司法實踐操作的首要問題。目前,我國刑法理論界與實務界,對如何判斷收購贓物罪中行為人主觀上的“明知”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明知”就是行為人清楚地知道是贓物,即只能是行為人對贓物的確定性認識,對贓物的不確定認識不能視為“明知”。另一種觀點認為,行為人對贓物的“明知”只需認識到具有贓物的可能性,即“明知”包括行為人對贓物的確定性認識,也包括對贓物的可能性認識。②筆者認為,犯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本罪中的“明知”也包括直接故意的“確知”和間接故意的“可能知道”兩種情況。因為,首先,從立法角度看,一九九七年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并未將間接故意排除在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犯罪主觀罪過形式之外,如果對“明知”限制性地解釋為“確知”,則與立法原意相悖。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聯合發布的《關于辦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第一項規定:“認定窩贓、銷贓罪的明知,不能僅憑被告人的口供,應當根據案件的客觀事實予以分析,只要證明被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窩藏或代為銷售的,就可以認定?!边@一司法解釋就明確了“明知”的確切涵義。其次,司法實踐中,行為人出于種種私心,放任、幫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而買贓自用的情況突出。行為人購買贓物時,雖然并不確知是贓物,但根據當時的種種反常情況,如交易時間、地點、價格低廉、財物本身缺少合法證明文件,對方言語等都能讓行為人作出判斷,但由于貪圖便宜,聽之任之,仍將懷疑是贓物的物品買走。③這種情形一般都應作為犯罪來處理。事實上,如果將“明知”限定為“確知”于舉證不利,大多數罪犯不僅不可能供述自己確知,相反還會制造種種不知的證據與借口。行為人對贓物的認識,只要認識到由犯罪所獲得的財物即可,而無須知道贓物是通過何種犯罪,“本犯”及被害人是誰,在何時何地犯罪,贓物的種類與數量等細節。
2、關于收購贓物的情節。
首先,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對收購贓物罪的規定,沒有犯罪情節或犯罪數額的限制,但收購贓物罪是一種派生性的犯罪,具有對“本犯”的依附性,確定該罪與非罪的界限,應以“本犯”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為標準,因此,收購贓物行為人即使收購多個不構成犯罪的“本犯”之贓物,由于“本犯”不構成犯罪,收購贓物的罪名亦不能成立。例如,某甲收購了某乙盜竊來的一部價值500元的自行車,某丙盜竊來的一臺價值500元的電視機,某丁敲詐來的一塊價值200元的手表,雖然某甲進行了這一連串的收購行為,但由于作為“本犯”的某乙、某丙、某丁的行為尚不構成犯罪,因此,某甲的行為不構成收購贓物罪。另有一種情形,就是“本犯”構成犯罪,但收購贓物行為人只是部分收購“本犯”贓物的,應視行為人收購的贓物數額是否達到了“本犯”所犯之罪的定罪標準。例如,某甲盜竊了一輛價值500元的自行車和價值2000元的手機,某乙將該盜竊來的自行車予以收購,某甲的行為顯然已構成盜竊罪,但某乙的行為并不構成收購贓物罪。盡管某乙收購的是盜竊而來的贓物,但是否構成收購贓物罪的標準應隨“本犯”的行為即按盜竊罪的數額標準定罪。
其次,對于買贓自用的行為應視不同情形分別對待。《關于辦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規定:買贓自用,情節嚴重的,以銷贓罪論處。買贓自用是為了讓自己使用而購買贓物,比為了出賣賺取利潤而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收購贓物行為主觀惡性更輕。因此,買贓自用須“情節嚴重”時才構成收購贓物罪,至于偶買或少量買贓自用的行為,屬于《刑法》第十三條規定的但書情形,不能以收購贓物罪論處,而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上罰款或警告。
對于你提出的“收贓怎么判刑”問題,律霸網小編已經整理出來了,如果構成收贓罪,并且情節嚴重的話有可能會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但前提是明知道是贓物還對這些贓物進行處理銷售。有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干活沒簽合同受傷怎么辦
2021-01-30行政復議中申請人應該承擔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08履約保證金為什么不等同于違約金
2020-12-18一般保證中保證期間有什么效力
2020-11-07普通合伙企業的退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2-23父親放棄繼承房產孫子能繼承嗎
2021-02-27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提高注冊資本嗎
2021-03-13公司非破產清算有哪些操作流程及要點
2020-11-18拆遷房產證過戶需要什么證件
2021-02-04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公司倒閉勞務外包工有賠償嗎
2021-02-08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壽險索賠需要哪些材料,壽險索賠應注意什么
2020-11-24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6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四)
2021-01-10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打車出車禍可理賠嗎
2020-12-18企業財產保險保費率是多少
2020-12-23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07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