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要怎么認定呢
本罪的實行行為是銷售。所謂銷售,是指將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所有權有償出讓給他人。商品所有權轉移及轉移的有償性是銷售的本質特征。至于銷售的形式,不管是批發還是零售,是市場銷售還是內部銷售,是收取金錢還是實物等等,均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在實務中,應當注意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把握:
1.商品促銷中搭送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行為是否屬于銷售行為
這種情況與廣告宣傳中為了擴大商品的知名度而不附加任何條件的贈送行為有質的不同。后者雖然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商品能夠銷售出去,但其在向消費者贈送商品時沒有要求消費者做任何的付出,因此,是真正的贈與行為,自然談不上銷售的問題。而前者則實際上向消費者發出要約:如果消費者想獲得贈送的商品,必須購買銷售方指定的商品。因此,向消費者贈送商品的行為是賣方銷售的一種手段或策略,在實質上是搭售行為,是其整個銷售行為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2.用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支付債務的行為是否屬于銷售行為
回答這一問題涉及到是否將銷售行為的存在范圍限定于商品流通過程之中的問題。按一般的理解,銷售行為通常發生在商品的流通過程中。如果從廣義上看,由于銷售行為在本質上具有有償轉移商品所有權的特點,因而像用商品支付債務這種情況也可歸于銷售的范疇。在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僅規定本罪的行為為“銷售”,而未明確限定其發生范圍的情況下,考慮到用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支付債務的行為對本罪法益的侵犯,同發生在商品流通過程中的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行為沒有本質的區別,將本罪中的“銷售”行為作廣義的理解,并無不妥。因此,應當將用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支付債務的行為認定為本罪中的銷售行為。
3.銷售的著手和完成的認定
從理論上講,銷售行為的實行必須存在一個前提條件,即要有買賣雙方的存在。如果尚不存在一個購買者,那么,銷售者在購買者出現之前為了實現銷售商品的目的而實行的任何活動,都只能是銷售的準備活動。因而只有銷售者找到購買者之時,才能認定其銷售行為已經著手。具體來說,就是銷售者與購買者達成商品購銷的合意。如果銷售者雖然向某個人或單位提出銷售意向,但對方并沒有接受,那么,由于客觀上買方還不存在,因而銷售行為還不能著手實行。因此,不僅實踐中存在的為了銷售假冒注冊的商品而實行的招攬購買者的行為屬于犯罪的預備行為,就是那些為了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而實行的購買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行為,存儲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行為,也大多屬于犯罪的預備行為。當然,對于后種情況,并不能一概地認定為是銷售的預備行為。如果銷售者在實行這些行為之前已經找到購買者并與其達成了購銷合意,就應當認定銷售者已經開始實施了銷售的實行行為。對于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在學界仍有一些問題理論上尚未展開探討,而這些問題的合理解決有助于司法實踐中正確地認定和處罰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犯罪。為此,本文就兩個疑難問題談一家之言。
對于本罪中銷售行為的完成問題,理論上通行認為,銷售行為的完成是行為人已經將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出去,而且實際所獲的銷售金額達到法律規定的數額較大的程度。小編基本上贊同這種觀點,同時認為,在認定本罪銷售行為是否完成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行為人收取了購買者的定金并已將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交付給購買者,但購買者尚未支付貨款的,能否認定銷售行為已經完成雖然對于已交付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但購買者尚未支付貨款的情況,學者們多認為屬于銷售行為的未完成形態,但筆者認為,對這種情況不能簡單認定為銷售行為的未完成。應當對其區分兩種情況而分別認定:行為人先行收取的定金未達到刑法對本罪要求的銷售金額較大程度的,屬于銷售行為未完成;但如果行為人先行收取的定金已達到刑法對本罪要求的銷售金額較大程度的,應認定為銷售行為的完成。因為,定金具有可以抵付貨款的性質,在實質上可以等同于購買人向銷售者支付的部分貨款,將其認定為行為人獲取的銷售金額應不成問題。
第二,購買者與銷售者已達成購銷協議并支付了貨款但尚未提貨的,能否認定銷售者已完成了銷售行為。答案應是肯定的。因為,從銷售一方來看,既然商品已經有了買主,又收取了貨款,那么其銷售的目的就已經實現;從購買一方來看,雖然該種情況下,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所有權往往還沒有轉移給購買者,但畢竟購買者已經擁有了提取該批商品的權利;從法益受損害的程度上看,該種情況中銷售的主體活動已經完成,其對法益已經造成了實質的現實的損害,與已經完成了交付貨物、收取貨款兩個環節的典型的銷售完成行為對法益的損害沒有本質的不同。因而將該種情況認定為銷售行為的完成是妥當的。
以上便是律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若您情況復雜,歡迎您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庭暴力離婚財產怎么分配
2021-01-012020醫療糾紛程序怎么走
2021-01-16網上立案可以撤回嗎
2020-12-08公司經營范圍能增加對外貿易嗎
2020-11-30怎樣把握專利申請時間
2021-01-23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父母可以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嗎
2021-02-18解封保全要原告申請嗎
2021-01-04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
2021-03-14效力未定的合同類型及其效力如何確定
2020-11-12雇傭關系傷者主動放棄治療還要賠償嗎
2021-01-15解除勞動合同工傷保險有效嗎
2021-02-23哪些情況可以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5企業停產職工離職的經濟補償
2021-02-16調崗方式有哪些
2020-11-16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程序有哪些
2021-02-03勞務派遣糾紛哪個地方仲裁管轄
2020-12-03家庭財產保險的現狀如何
2020-12-02人身保險投保人對哪些人具有保險利益
2020-12-03投保人的權利義務是怎樣的
2021-01-11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案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