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財產罪怎么量刑
根據我國刑法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北京市公安局關于八種侵犯財產犯罪數額認定標準的通知》的規定,八種侵犯財產罪按照下列標準定罪量刑:
一、盜竊罪
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
盜竊罪,數額較大為1000元以上;數額巨大為1萬元以上;數額特別巨大為6萬元以上。
二、詐騙罪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詐騙罪,數額較大為3000元以上;數額巨大為5萬元以上;數額特別巨大為20萬元以上。
三、搶奪罪
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搶奪罪,數額較大為1000元以上;數額巨大為1萬元以上;數額特別巨大為6萬元以上。
四、聚眾哄搶罪
聚眾哄搶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對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聚眾哄搶罪,數額較大為2000元以上;數額巨大為2萬元以上。
五、侵占罪
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此條處罰。
侵占罪,數額較大為1萬元以上;數額巨大為10萬元以上。
六、敲詐勒索罪
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敲詐勒索罪,數額較大為2000元以上;數額巨大為2萬元以上。
七、故意毀壞財物罪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毀壞財物罪,數額較大為5000元以上;數額巨大為5萬元以上。
八、搶劫罪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入戶搶劫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持槍搶劫的;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搶劫罪,數額巨大為1萬元以上。
侵犯財產的數額是認定侵犯財產犯罪的重要標準,但不是唯一的標準。除根據侵犯財產數額外,還應當根據犯罪的其他具體情節以及犯罪嫌疑人的認罪態度和悔罪表現等,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定罪量刑。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作為侵犯財產罪的侵犯對象的財產必須具有經濟價值,其具體的形式可以是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動產、不動產等具有經濟價值的財物。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改制的形式有哪些
2021-02-23工傷取鋼板費應該怎么主張
2021-02-26交通事故賠償技巧有哪些
2021-03-23拖欠貨款的訴訟時效從何時開始計算
2021-02-23撫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模板
2021-02-262020離休人員喪葬費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2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是如何的
2021-02-10是否對所有公司都負競業限制義務
2020-12-07企業經濟性裁員的條件和程序規定
2021-02-23勞動爭議調解和仲裁分別應在多長時間內解決
2020-11-22重復保險怎么賠
2020-12-25人身保險可以有多個受益人嗎
2021-01-27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保險公司如實告知時應提供現金價值表么
2021-01-12簽訂保險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8保險合同期滿誰能領保險金
2020-12-06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就不能理賠嗎
2021-01-03林地承包合同的簽訂要求
2021-02-04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是怎么制定的
2021-02-18公租房拆遷,該跟誰簽協議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