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死亡除因生理上的衰老以外,有時是突發性的,如暴病、車禍,不可抗拒的自然力、意外事件等。公民(自然人)死亡或宣告死亡這一法律事實導致其民事主體資格喪失,引起繼承的開始,繼承人取得繼承其遺產的權利。公民死亡之時或多或少要留下遺產:一是財產,二是財產權(債權);同時遺留下債務:一是死者生前所負的債務,二是死者身后因喪葬、遺產管理等所生之債。在外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繼承法中,均把死者的債務當作遺產,我國繼承法中的遺產是將債務排除在外的。把清償死者債務和繳納死者所欠稅款作為繼承人的一項義務加以規定,繼承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這一規定與我國民法的權利與義務一致原則相適應。同時,我國的財產繼承制度在處理繼承人繼承被繼承人的債權和債務時,采取限定繼承的原則,繼承人對于被繼承人所欠的債務和稅款,限定在繼承人所繼承遺產的范圍之內負責清償,超過繼承人所繼承遺產的價值總額,超額部分繼承人可以不負清償的責任。自然人死亡后,繼承人繼承遺產和清償債務是在繼承人之間以及繼承人和債權人之間沒有受托人管理遺產并進行清算的情況下進行,在遺產轉移過程中,繼承人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利的同時,本身就有清償被繼承人所欠的債務和繳納稅款的義務,但經常發生將作為一個整體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分割開,對債務以欠債人已死亡等種種借口拒絕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在債權請求遭拒絕,債權實現受到威脅時,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行使訴訟上的請求權,尋求司法保護。
人民法院應如何從訴訟程序上和實體上保護債權人合法債權并實現之,使繼承法律關系的內容所指向的義務由法院依法律予以司法保護,這應當是司法和立法應予重視的課題。筆者從債務人死亡案件被告及其他當事人的確定、債務人死亡的公告制度、債務清償順序和比例等相關法律問題入手,著重探討一下審理債務人死亡案件所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遺產不繼承多長時間屬于自動放棄
2021-02-12認購協議可不可以繼續履行合同的依據
2020-11-17小產權房買賣合同范本
2020-12-17環境侵權公民監督
2021-01-16實習期說沒做什么工作不給工資怎么辦
2021-01-12個體工商戶稅收標準是什么
2021-02-26什么是合同解除權
2021-01-13區別夫妻共同債務以及個人債務應該怎么舉證證明
2020-11-29什么是查封,對于查封法律有什么樣的規定
2020-11-11裝修合同逾期多久解除合同
2021-01-13逾期不履行合同怎么界定
2020-12-31臨時使用林地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8二手房交易注意事項
2020-12-07見 證 書(處理公民財產事宜)
2021-02-23勞動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怎么規定
2021-02-14勞務合同什么法律關系
2021-02-25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合法嗎
2021-02-28公司倒閉派遣制制員工怎么賠償
2021-01-07公司倒閉簽約新公司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302020勞動法律關于勞動力外包是怎樣規定的,與派譴的區別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