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關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法》(下稱《民訴法》)第一百三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四)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后,恢復訴訟。”、第二百三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復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下稱《民訴法》若干意見)第44條“在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死亡,有繼承人的,裁定中止訴訟。人民法院應及時通知繼承人作為當事人承擔訴訟,被繼承人已經進行的訴訟行為對承擔訴訟的繼承人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下稱《繼承法》)第三十二條“無人繼承以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歸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第三十三條“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份,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下稱《繼承法》若干意見)第46條“繼承人因放棄繼承權,致其不能履行法定義務的,放棄繼承權的行為無效。”
二、債權人主張權利存在的難題
(一)沒有適格的被告。實踐中,債務人死亡留有一定遺產,但無人繼承(無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明確表示放棄繼承的)時,(1)如果有繼承人的,債權人是否可以向繼承人主張?由于繼承人已明確表示放棄繼承,債權人此時向繼承人主張權利沒有法律依據。退一步講,即使可以向繼承人主張,由于遺產不夠折抵債務,繼承人為了少找麻煩而什么都不管,因此,也是形同虛設。(2)如果無繼承人,債權人又不能擅自處分遺產。尋求訴訟解決,法院又告知沒有被告而不予受理。實際上,債權人往往無從主張其權利。
有看法認為:此種情形繼承人不得放棄繼承,法院應當認定放棄無效,而通知繼承人參加訴訟。筆者認為,《民訴法》若干意見第44條規定包含著這樣一層意思:一方當事人死亡,有繼承人的,人民法院應及時通知繼承人作為當事人承擔訴訟。也就是說繼承人應當參加訴訟,沒有選擇的余地,人民法院只是及時通知而已,無須征求繼承人是否愿意繼承而參加訴訟。但是,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人是可以放棄繼承的,盡管《繼承法》若干意見第46條規定,繼承人因放棄繼承權,致其不能履行法定義務的,放棄繼承權的行為無效,但是法律并未規定繼承人應當“繼承而參加訴訟”,亦即,“繼承并參加訴訟”并非法定義務。同時,《民訴法》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項的規定明確了繼承人有權選擇是否繼承并參加訴訟的權利。
如果把“繼承并參加訴訟”作為繼承人的法定義務,那么繼承人就不得放棄繼承,顯然這與《繼承法》相違背。而且繼承人還要花費時間參加訴訟,并因敗訴而承擔訴訟費。有人認為,訴訟費可以在遺產里扣,不過是費點時間。筆者認為,雖然實際可以這樣操作,但是,《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明確規定,訴訟費由敗訴方承擔,既然繼承人已作為被告人參加訴訟而且又敗訴理應承擔訴訟費的,那么判決書中加注訴訟費在遺產范圍內承擔就沒有依據了,如此,對訴訟費收取問題判決與執行就不一致。而且這種情況繼承人是絕對不會到庭參加訴訟的,因此,也是形同虛設,不過是判決書中有被告這一項而已。
退一步講,即使這樣也只能解決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情形,對于被告死亡,有一定遺產,但沒有繼承人的情形還是無法解決。
(二)沒有可適用的審理程序。債務人死亡留有一定的遺產,但是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明確表示放棄繼承的案件,沒有適當的審理程序。(1)不能適用普通的民事案件審理。由于債務人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明確表示放棄繼承,因而沒有適當的被告,不符合《民訴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二)項規定,因此不能依照普通的民事案件審理。(2)不能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由于債權人主張的是債權,屬于民事權益爭議,不屬于《民訴法》第一百六十第規定的情形,因此,不應當適用特別程序審理。(3)不能適用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審理。因為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審理只適用于企業法人。
如果此種情形在訴訟和執行中出現,依照《民訴法》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定中止訴訟和中止執行,但是,鑒于以上理由,而無法恢復訴訟和恢復執行。
三、建立債務人死亡且無人繼承的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構建債務人死亡且無人繼承的法律制度,可以有效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由于債務人的死亡,又無繼承人或者繼承人表示放棄繼承,而使債權人無從主張權利,因此,債權人只有通過法律救濟,而目前的法律制度又使得債權人得不到法律救濟,故有必要構建債務人死亡且無人繼承的法律制度,以有效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其次,構建債務人死亡且無人繼承的法律制度,可以避免繼承人“坐收漁利”。由于繼承人放棄繼承往往是因為遺產不足以折抵債務,而法律制度的空白,使得債權人無從實現債權。雖然繼承人明確表示放棄繼承,但往往實際占有遺產,因此,最終還是繼承人得到遺產,“坐收漁利”而無需清償被繼承人生前稅款和債務。構建債務人死亡且無人繼承的法律制度,可以避免繼承人“坐收漁利”。第三,構建債務人死亡且無人繼承的法律制度,也是對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
四、建立債務人死亡且無人繼承的法律制度的設想
如所上述,債務人死亡且無人繼承的不能適用普通民事案件審理,但又是民事權益爭議,必須適用通民事案件審理,這一矛盾由于目前法律的空白而不可調和。要解決這一矛盾,筆者認為,應當建立債務清算清償程序。該程序的設定可以參照“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但程序上可以設定的相對簡單些,因為其起因是民事權益爭議,所謂的“民不告,官不理”,所以債務清算清償程序啟動無須公告,更無須召開債權人會議,也不存在“和解和整頓”,而應當注重在實體上對遺產的認定。(1)債務人死亡且無人繼承時,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在求實現其債權的,人民法院適用債務清算清償程序。(2)由債權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人民法院對其提供的材料進行審查,決定是否受理。(3)清算組可以人民法院、債務人所在的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人員組成。視案件需要,可以聘請有關專業人員。(4)A、遺產優先支付清算費用;B、再清償債務(向人民法院起訴的);C、剩余部份歸國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歸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達鴻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律師、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廣州律師協會會員,現任廣東安國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從事法律工作近十年,具有豐富的訴訟和非訴的經驗。擅長處理勞動爭議、交通事故、合同糾紛、房產糾紛、婚姻家庭、公司股權并購及各類刑事案件。自執業以來,承辦過包括刑事、民事、經濟合同、勞動爭議在內的各類典型案件,同時兼任多家企業常年法律顧問。經辦的刑事案件中,有多人被取保候審或被宣告緩刑;在經濟合同事務以及債權債務方面,從事法律成功的為當事人追回多催不還的欠款以及貨款;在勞動工傷方面,為勞動者追回拖欠的工資、加班費、經濟補償金、賠償金,工傷事故方面,抓住關鍵點,成功為當事人申請認定為工傷,實現勞動者的權益最大化。
買賣合同如何審查,買賣合同審查的注意事項
2020-12-03深圳商標注冊流程是什么呢
2020-12-25行政處罰聽證可以延期多長時間
2020-12-18離婚之后對于共同財產如何分割,離婚財產分割最新規定
2021-02-05涉外婚姻怎樣辦理結婚證
2020-12-12具體如何理解婚姻自由
2020-12-06父親已死能討贍養費嗎
2020-11-28道路交通事故賠償司法解釋
2021-01-26合同上是否要約定購買五險一金
2020-11-21代位繼承的效力如何
2021-03-06房屋過戶去哪里辦理
2021-01-19集資房轉讓時應注意什么
2021-02-18勞動服務期的相關規定
2020-11-17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勞務派遣是否計入應付職工薪酬
2020-12-17大學生實習期的基本權益有哪些
2021-03-02實習期的員工辭職書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11人身保險投保人不交保費公司是否能解除合同
2021-01-20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扶老人險中是真撞人而不是被訛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