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人撤銷權的成立要件有以下2個:(l)債務人實施了有害于債權人債權的行為。例如債務人放棄了債權、無償轉讓財產。(2)債務人處分財產的行為已經或將要嚴重損害債權人債權的實現。實踐生活中,債務人為了賴帳,謊稱自己沒有償付能力,不行使自己對第三人的債權,或者將自己的財產無償贈與他人等情形很多。債務人的這種賴帳行為不僅違背了合同法的誠實信用原則,而且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極大地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另外,債務人有時為了蒙蔽債權人,謊稱自己有償轉讓財產,但實際上以明顯不合理的價格進行轉讓。這種情況下,只要具備上述兩個要件,并且財產受讓人也知道債務人的這種低價轉讓財產行為會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債權人就同樣可以行使撤銷權,從而主張債務人的低價轉讓財產行為無效。而且,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為了保護債務人的正當處分行為,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
債權人撤銷權的行使必須依法定程序進行,即債權人必須向法院就撤銷權的行使提起訴訟,請求法院撤銷債務人的不當處分財產的行為。只有法院作出了撤銷債務人行為的判決,才能發生撤銷的效果。債權人的撤銷權通常應在一定的期限內行使,該期限不像訴訟時效那樣發生中止、中斷和延長,超出該期限則撤銷權消滅。對此,(合同法)第75條規定: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債務人的處分行為一旦被撤銷,就對債權人、債務人、第三人均產生效力。對債務人而言,如果債務人與第三人訂立了合同但尚未交付財產的,則該合同將因撤銷而自始無效。如果債務人已經交付財產,則根據是有償、無償或低價處分,以及第三人是否善意等因素考慮是否撤銷該行為并返還財產。對第三人而言,如果第三人已經占有債務人的財產,那么在原物能夠返還的情況下,第三人必須返還其財產和收益;如果原物不能返還,則應折價賠償。但是,如果第三人在取得財產時是善意,并且支付了一定的價款,那么債務人和第三人之間的民事行為就不應被撤銷,而只能由債務人對債權人進行相應的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哺乳期女職工可以停保嗎
2021-03-10解約定金可否有守約方提出
2021-01-23車禍老人因其他病死亡還賠錢嗎
2020-12-19交通致死司法程序
2021-01-18申請精神損害應注意什么
2021-02-26小區樓頂使用權歸屬誰
2021-03-16人身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0-11-22土地在抵押狀態可以過戶嗎
2020-11-25去勞動仲裁需要律師嗎
2021-02-24商業銀行破產清算存款怎么辦
2020-12-10以欺騙為前提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1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的解釋
2020-12-27離婚時,經濟適用房如何分割?
2021-02-09房產他項之后還能債權轉讓嗎
2021-03-19噪音擾民的時間規定
2020-11-30勞動關系解除后用人單位須在15日內辦理檔案轉移手續
2021-02-28意外險多少錢一年
2021-01-31為什么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0-12-30扶老人險怎么買,扶老人險賠什么
2020-12-12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的案情分析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