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債務人在訴訟中的地位處于被告的地位,理由如下:
1、債權人是否享有代位權,取決于債務人是否怠于行使債權
這一事實的查明必須有債務人參與,債務人也有權對此進行抗辯,在這一點上債權人與債務人是對立的,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關系顯然是原被告之間的關系。
2、債務人就其對次債務人的債權也有權進行攻擊防御
但這種攻擊防御要受制于債權人,對債權人有利的訴訟行為才能有效,這一尷尬的地位不能是原告的地位,而是起因于其過錯而在訴訟中處于一種特殊的地位,這一地位表現在其雖然為權利人,但其權利卻在訴訟中受到限制。這一地位雖類似于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但由于債務人既與原告對立,又與被告對立,在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中是實質的當事人,這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不同的。
3、如果不將其定位為被告,容易使債務人的地位不確定。
在債務人不被列為被告的情況下,債務人可能成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因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既不同意原告的意見,也不同意被告的意見,以原告和被告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而參加到本訴中來。在訴訟中債務人可能既不同意原告的意見,也不同意被告的意見,這樣債務人就可以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次債務人參加訴訟。在債務人不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時,債務人又可能成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這種不確定的地位不僅容易造成混亂,使法官無所適從,而且無法賦予債務人優厚的程序保障。由于代位權訴訟不僅剝奪債務人的訴權,這對債務人的實體權利有直接影響,而且按照《合同法解釋》,債權人在代位訴訟中可以越過債務人直接實現債權,這對債務人的權利影響之大,僅靠一從屬性的第三人地位是不夠的。
同時,案情的查明,債權人與次債務人惡意串通的防止,也都客觀上應賦予債務人當事人的訴訟地位,這也是第三人制度所無法作到的(有學者提出將債務人列為必須參加訴訟的第三人,或者由法院書面告知債務人,以賦予其應有程序保障,[8]正是考慮到了對債務人的程序保障)。無論如何,《合同法解釋》下的代位訴訟判決的正當性,程序之易操作性,要求債務人地位的恒定化,客觀上要求債務人在訴訟中處于被告的地位,這也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三中的(二)、(三)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在爭議期間是否正常執行
2021-03-05拆遷協議有效期幾年
2021-02-05未成年工受勞動法保護嗎
2021-01-21商品房外墻面的所有權到底歸誰所有
2020-12-17如果房產被抵押房產證有顯示嗎
2021-02-21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裁員補償扣掉五險一金嗎
2021-02-05企業一定要成立工會嗎
2021-01-19試用期沒有7天不給工資是否合法
2020-12-18實習期結束才簽合同嗎
2021-02-09c1駕照實習期扣分規定有哪些
2021-03-10辭職不批準去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0-12-25現金價值的扣除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7自然災害損失可獲得哪些保險賠償
2021-02-08經驗介紹:紐約人壽的壽險分銷與專業代理
2020-12-17理財保險公司破產了怎么辦
2021-03-15飛機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2-11飛機延誤后起飛前還可以購買航班延誤險嗎
2021-01-15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優點
2020-12-07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