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客戶資料屬于公司的商業秘密。如果這一行為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則有可能構成犯罪(侵犯商業秘密罪)。否則,只是構成民事上的侵權,民事侵權應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該責任主要是對公司(商業秘密權利人)承擔。至于給那些各戶所造成的侵害,應由公司承擔。
一、根據《刑法》第219條的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四種類型:1、不正當獲取商業秘密的行為。不正當獲取商業秘密的行為,即是指“以盜竊、利誘、脅迫或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行為”。這幾種行為是不能作為一種獨立的危害行為方式存在的,因為刑法對商業機密罪犯罪的成立,必須以對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為前提,從現實的角度考慮,單純以不正當手段獲取商業秘密的行為難以成立本罪。2、不正當獲取商業秘密后的繼續侵害行為。不正當獲取商業秘密后的繼續侵害行為,是指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不正當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行為。3、合法知悉商業秘密后的非法處分行為。合法知悉商業秘密后的非法處分行為,是指違反約定或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行為。有這種犯罪行為的人,一般是對商業機密有保密義務的人,根據誠實信用原則,行為人如果明知該信息屬于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依舊侵犯,就應當承擔為其保密的責任。4.非善意第三人的間接侵害行為這是對明知或應知前述三種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的概括。第三人雖然沒有直接侵犯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但他在知道或應當知道他人的違法行為侵犯了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情況下仍然獲取、使用或者披露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綜上所述,您的行為并不構侵犯商業機密。
二、侵犯商業秘密罪(刑法第219條),是指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獲取的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客觀上行為人必須具備三種行為:1、首先,行為對象為商業秘密。2、實施了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3、給權利人造成了重大損失。主觀上行為人必須是故意。本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為人有意識地通過多種手段侵犯商業秘密。過失不構成本罪。
對于你提出的“泄露公司客戶資料賠償損失該賠給誰”問題,律霸網小編已經整理出來了,泄露公司客戶資料如果對公司造成重大的損失可能會構成犯罪,不然就是普通的民事侵權,需要賠償損失給公司,有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輕傷鑒定標準是如何的
2021-01-13股東代表訴訟股東必須需要持股百分之十嗎
2020-11-15取得實施強制許可單位可以允許他人實施嗎
2020-12-21進行虛假出資補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3-23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借貸糾紛夫妻是否共同賠償
2020-11-15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行政訴訟再審被駁回怎么辦
2021-02-22競業限制補償金比例是什么,競業限制補償金有什么規定
2021-02-20自愿加班有加班工資嗎
2020-12-07調崗降薪案例一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
2021-03-08某公司某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公司訴被趙某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11廣西保監局:新型人身保險不宜與金融產品片面比較
2021-02-13保險要有電子版合同嗎
2020-12-06保險公司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3-23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有什么不同
2021-02-15拆遷補償不合理,可以找拆遷公司談判嗎
2021-03-06拆遷安置房如何購買
2021-02-21農村房屋拆遷與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有什么不同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