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讓人如何防范債權讓的法律風險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擔保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1、為防止受讓瑕疵債權,受讓人在受讓債權前應進行充分調查了解,包括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等,并要求轉讓人對轉讓的債權承擔瑕疵擔保責任。
2、為避免債權二重讓與的情況發生,受讓人必須注意落實以下防范措施:
(1)設立債權人保證條款,如:債權人明確聲明合同項下的債權無任何第三人主張權利,且權利不受限制,即不存在被法院保全、查封或強制執行的情況或已設擔保;在簽訂本合同之前,債權人沒有與第三方簽訂過本合同項下債權讓與合同;并約定相應的違約責任。
(2)共同擬定債權轉讓通知回執的內容格式,債務人聲明,在簽收本通知回執日之前,沒有收到債權人將相同債權轉讓給第三人的通知。”據此證明本受讓人受讓的債權通知時間在先,同時也可避免債權人與債務人串通,將已讓與的債權再行讓與第三人時將通知回執的時間倒簽。
(3)雙方共同將債權讓與通知送達債務人簽收,或公證郵寄轉讓通知給債務人。
債權轉讓債務人的責任
債務人于什么情況下受債權轉讓的約束,《民法通則》第九十一條規定,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并不得牟利,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所以在適用法條上,應當適用合同法處理這類案件。但合同法的規定也不甚明確,適用中存在許多爭議,主要集中在通知對于債權轉讓合同的效力的影響、債權轉讓的通知主體、通知的形式、通知的生效、通知的時間等問題上。
未為通知對轉讓合同的效力不生影響,且合同一經生效,債權即時轉讓給受讓人。但當涉及到債務人時,仍有觀點將債權轉讓契約作為準物權契約對待,認為轉讓契約的生效,受讓人并不能即時取得債權,債權的實際轉讓還需通知債務人,通知是轉讓合同履行行為的一部分,只有對債務人通知后,方可使債務人知悉該轉讓協議的存在,才能發生標的債權的實際移轉。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受讓人如何防范債權讓的法律風險”問題進行的解答,受讓人可以通過受讓債權前進行充分的調查、設立債權人保證條款、共同擬定債權轉讓通知回執等方式預防風險。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藥品醫療事故案例分析
2020-11-09二審不開庭審理等于書面審理嗎
2021-01-10股東違法股權沒收嗎
2021-01-06產品侵權商標人有責任嗎
2020-11-08什么決定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額
2021-01-24外匯保證金交易是怎樣的
2021-02-17商業匯票是怎樣申請的
2020-12-08匯票出票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16夫妻約定財產協議有什么效力?離婚時能否作為分割依據
2020-12-09合同糾紛判決后多長時間執行
2021-03-21當一方堅決不離婚時,法院怎么判定是否離婚離婚
2020-12-16陰陽合同怎么補交稅
2021-02-21簽約購房賣家屢出狀況
2021-02-19事業單位無社保的裁員補償標準
2020-11-15工齡計算方法
2020-11-08壽險投保前應該做哪些準備
2021-01-17交強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2-26影響出口產品責任險費率的因素有哪些
2020-11-26定值保險合同和不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3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