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人催款應注意哪些問題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借款到期后,出借人一定要在兩年內及時催要,且以后每次催要的時間間隔不能超過兩年。在催要時盡量出具書面的催款資料,并讓借款人在資料上簽字確認,或者采用錄音的方式保留催要的證據,數額較大時也可選擇公證方式保留證據,這樣享有的債權才不會超過法定的訴訟時效。
如果對方并不抵賴,而只是以種種借口拖延還款,那么就可以與其簽訂還款協議,明確還款的方式和期限。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和對方約定如果到期不還的話,可以申請法院就債務人的財產強制執行,并經過公證。如果有了公證的還款協議,一旦到期,債權人就可以依據協議直接請求法院強制執行,免去大量煩瑣的訴訟程序,節約時間和金錢。
若當事人在進行借貸的時候沒有做出書面的約定,而是采取的口頭形式的話,那么就會給日后造成一定的麻煩。畢竟口頭上面的時候誰都說不清楚。要是以后產生糾紛的話,對于債權人而言追討借款也是會有很大風險的。
追討借款有哪些風險
借款到期后,出借人要及時催要借款,但在很多情況下,借款人都無法按照雙方的約定按時一次性歸還借款,在這過程中出借人可能會多次催要,遠遠超過兩年的時間。
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借款的訴訟時效為普通時效,即兩年。自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益被侵害之日(指借條上寫明的歸還日期,或者前一次催要之日)開始計算,超過兩年的,即喪失了勝訴權,債權便不會得到法律上的保護。出借人通常是以口頭或電話方式催要,一般都不會注意保留曾催要使訴訟時效中斷的證據,這樣在提起訴訟要求對方還款時,往往會因為借款已經超過訴訟而得不到償還。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出借人催款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建議最好是采取書面形式約定借款,最好是簽訂借款合同。借款到期后,出借人要及時催要借款,但在很多情況下,借款人都無法按照雙方的約定按時一次性歸還借款。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對有限合伙財產進行質押
2020-12-26離婚是否引起法定監護人的變更
2020-11-25父親放棄繼承房產孫子能繼承嗎
2021-02-27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起訴
2020-12-15不得抵押的房地產有哪些?
2021-02-25簽訂住宅購買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0-12-23調崗原因怎么寫
2021-03-01投保時注意事項及須知事項有哪些
2021-02-02意外傷害保險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14上了老賴黑名單的后果是什么
2021-03-01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準則
2020-12-24保險公司定損不合理怎么辦
2020-11-21保險公司有哪些分類
2021-01-02土地出讓附著物怎么交稅
2020-12-28拆遷補償合同糾紛時效怎么認定
2021-02-15拆遷補償標準低,被拆遷人該怎么辦
2021-02-15拆遷房房產證辦理費用和方法是怎樣的
2021-03-14一書四方案是誰制定的
2021-01-24拆遷地區婚遷戶口可以遷嗎
2020-11-15拆遷補償的類型都有哪些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