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安抗辯權適用的雙務合同屬于異時履行。異時履行是指雙方履行存在的時間順序,即一方先履行,另一方后履行。根據(jù)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對一些買賣合同,除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外,一般采用同時履行主義。而對于以下合同,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除當事人有特別規(guī)定外,應采用異時履行主義,這些合同包括租賃、承攬、保管、倉儲、委托、行紀、居間等。
(三)先履行方債務已屆清償期。如果履行期未屆至,先履行方只能暫時停止履行的準備,無從停止履行。
(四)先履行方有確切證據(jù)證明后履行方于合同成立后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它包括三個要素:
1.后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能力。根據(jù)我國合同法的規(guī)定,后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的原因有:①財產顯形減少。包括經(jīng)營狀況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②喪失商業(yè)信譽;③提供勞務或完成工作的合同中,債務人喪失勞動能力;④給付特定物的債務中,該特定物喪失;⑤其他情形。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的不安抗辯權的適用條件與大陸法系各國的規(guī)定有較大差異,即較寬松,這顯系參考了《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的相關規(guī)定。
2.后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發(fā)生于合同成立之后。在大陸法系各國,后履行方財產顯形減少應發(fā)生于何時,有兩種不同的立法例,一是訂立后財產顯形減少,如德國、瑞士等民法采用;二是訂立時財產已減少,如奧地利民法第165條規(guī)定。筆者認為,第一種立法例較為妥當。因為若訂立時后履行方財產已減少,先履行方已知或因過失而不知,主觀上有過錯,應當承受不利,沒有必要保護,非因過失而不知,可以重大誤解或受欺詐為由主張救濟。我國合同法沒有規(guī)定后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應發(fā)生于何時,筆者認為,在解釋時采用第一立法例較為妥當。
3.先履行方對事實負有舉證責任。先履行方主張不安抗辯權,必須有對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確切證據(jù),而不能憑自己的主觀猜測。否則,將會因擅自中止合同履行而承擔違約責任,從而使自己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職業(yè)病診斷鑒定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2執(zhí)行董事必須是股東嗎
2021-02-01專利復審決定有哪些結果
2021-03-13主動退賠可以減刑嗎
2021-03-01孩子可改隨繼父的姓氏嗎
2021-02-22離婚后探視權的時間規(guī)定
2021-01-19房產遺贈兒女有居住權嗎
2020-11-09仲裁協(xié)議的獨立原則是如何的
2020-12-15員工在下班路上受傷公司如何處理
2021-01-16房子抵押錢不是給自家怎么辦
2020-11-08離婚案件中申請查封、凍結、保全夫妻共同財產要不要提供擔保
2021-03-22辦理房產贈與公證錄音錄像嗎
2020-12-26跟房屋中介機構訂立合同要知道什么
2021-02-07投保時注意事項及須知事項有哪些
2021-02-02飛機延誤險賠償條件是什么
2021-02-07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為什么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0-12-30戴隱形眼鏡失明,保險公司失明保險會賠嗎
2021-01-02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公告內容要核準嗎
2020-11-10如何理解互聯(lián)網(wǎng)保險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