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辯權的效力如何
《合同法》第69條“當事人依照本法第68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該條規定了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法律效力。
1.暫時中止履行合同債務。一般而言,不安抗辯權亦是一種延期抗辯權。因為中止履行合同債務,只是暫時中止履行或者延期履行合同債務,而并非終止合同債務或者消滅合同債務。因此,倘若應當后履行債務的一方當事人提供了適當擔保或者作了對待履行,不安抗辯權即行消滅,主張抗辯權的應當先履行債務的一方當事人就應當恢復履行自己的債務。
2.解除合同。行使不安抗辯權的當事人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也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所謂“解除合同”,就是終止合同關系,或者消滅合同關系,換言之,就是終止合同之債,或者消滅合同之債。這就是說,主張不安抗辯權的應當先履行債務的一方當事人,對方未于合理期限內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提供適當擔保情形下,即有權解除合同,消滅對方的請求權。因此,不安抗辯權在這一情形下的行使,即由延期抗辯權變成了永久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行使的限制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只能發生在同時給付的雙務合同之中。
雙方當事人所負擔的給付應當同時提出,相互交換。比如買賣合同,如當事人沒有約定,買方的價金交付與賣方的轉移財產權應當同時進行。一方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前,可以行使不履行合同的抗辯權,拒絕向對方給付,在對方履行不完全或有瑕疵時,也可以主張合同未經正當履行的抗辯權。
(二)后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適用于有先為給付義務的雙務合同中。
按照法律規定、合同性質或當事人的約定,合同的一方存在先為給付的義務,在其未為履行義務前,無權請求對方履行義務,而對方對其請求享有拒絕的權利。如果先履行一方的履行不符合約定條件,則后履行一方享有拒絕履行其相應履行請求的權利,這是后履行抗辯權的適用范圍。
如果先為給付義務的一方在履行義務之前,發現對方的財產、商業信譽或其他與履行能力有關的事項發生明顯惡化時,可以主動中止履行義務,此為不安抗辯權的適用范圍。
(三)先訴抗辯權則適用于承擔一般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對主債權人的抗辯。在主債權人未就主債務人的財產強制執行而無效果前,保證人可行使抗辯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沒有公攤遇到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09如何反家暴
2021-02-09怎樣全面理解婚姻自由?
2021-03-22防二次出軌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1刑事被告人沒有戶籍怎么辦
2021-02-08公司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2-08違反治安管理立案能撤銷嗎
2020-11-11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商場摔傷當時未舉報的隱患有哪些
2020-12-01臨時使用林地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8網簽購房合同查詢
2021-03-12房產贈與的份額很少怎么收稅
2020-12-26經濟賠償金是什么
2021-01-24執行董事可以外聘嗎
2021-02-20請假工資如何計算
2021-01-07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北京工資超過多少扣個人所得稅
2020-12-08保險合同疑難問題集錦
2021-02-06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準則
2020-12-24如何防范保險糾紛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