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朋友掛名公司法人有何風險
根據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規定,法律主體可能承擔的責任有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而具體到法定代表人,可以分析如下:
一、法定代表人的民事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以公司的財產對外獨立承擔責任,在經濟活動中如果因為違反合同義務或法定民事義務,應由公司對外承擔民事法律后果。也就是說,不管是掛名還是實質參與公司管理的法定代表人,都不需要因為公司經營過程中違反合同義務而承擔對合同對方當事人的違約責任。
二、法定代表人的行政責任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民法典》生效前,現行《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規定,公司從事了如下特定的違法行為,除公司需要承擔相應責任外,行政機關可以對公司法定代表人給予罰款的行政處罰:
1、超出登記機關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2、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3、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4、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后,擅自處理財產的;
5、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6、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律師評析:這些違法行為不同于經營活動中的違約行為,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這些違法行為造成或可能造成公司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的資格受損,對外承擔責任的能力削減,而這些行為往往是由于法定代表人的決策造成的,這些行為往往需要法定代表人簽字同意才可以執行,因此行政機關會直接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責任,如予以罰款等。但是實踐中,如果法定代表人確實不知情,或者被人盜用了簽名章等,應當如何追究實際管理者的責任,是否可以作為債權由掛名法定代表人向實際管理者主張,尚待探討。
三、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目前對單位犯罪追究時,只追究對單位犯罪行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因此,直接參與犯罪活動的法定代表人,有可能作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被追究刑事責任,而對沒有直接參與犯罪活動的法定代表人,是無需追究刑事責任的。也即,如果法定代表人能證明自己僅僅是掛名而已,并沒有實際參與單位犯罪行為,則可以因不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而無需被追究刑事責任。
綜上所述,法定代表人作為公司的代表機構,其職務行為視為公司行為,因此不需要以法定代表人的身份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法定代表人作為公司的管理機構,在公司有違法行為的情況下,有可能承擔行政責任,主要為罰款。至于刑事責任,只要法定代表人沒有作為直接負責人參與犯罪活動,則不應被追究法律責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幫朋友掛名公司法人有什么風險”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幫朋友掛名公司法人的風險包括法定代表人的民事責任、法定代表人的行政責任和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責任。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第一套房和第二套房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5因疫情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應怎樣辦
2021-01-31行政執法機關能否聘用企業法律顧問
2020-11-15不發工資找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5職工在單位受傷可否起訴侵權責任
2021-03-03撤銷仲裁裁決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7離職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0-12-05猜疑屬不屬于家庭冷暴力
2021-03-05終止勞動合同必需簽訂協議嗎
2021-03-2260歲員工為什么要簽勞務合同
2021-01-04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主體工程勞務部分是否可以分包
2021-01-20交保險沒簽合同被辭退或調崗怎么辦
2020-12-21對保險財產損失獲得賠償后終止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0-11-18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批準機構
2021-01-30受益人殺害被保險人保險公司是否還要賠償
2020-12-26保險公司再保險都有哪些內容
2020-12-20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如何的
2021-01-06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什么意思
2021-02-21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