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過錯責任能否減免國家賠償責任
國家賠償案件中第三人過錯責任表現為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違法行為時,受害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實施民事侵權行為,二者對損害的發生均有過錯。對此,可否減免國家賠償責任應分別以下幾種情況而定:對致害結果,第三人過錯是直接原因,違法行政行為或司法行為是間接原因。一般是第三人實施侵權行為,而負有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不作為,造成受害人合法權益受損。該類案件處理應適用救濟窮盡原則,即只有受害人向第三人無法求償時或無法完全得到賠償時,國家才承擔賠償責任。
對致害結果,違法行政行為或司法行為是直接原因,第三人過錯是間接原因。由于第三人提供虛假信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造成受害人合法權益損害。提供虛假信息主要表現為誣陷、作偽證、錯告或檢舉失實、錯誤指認等幾種形式,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并未對第三人提供的虛假信息作出正確判斷,導致損害發生。
(1)行政賠償中的第三人過錯。在行政執法中,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證據必須充分,在第三人誣陷、作偽證、錯告或檢舉失實、錯誤指認等情況下,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未對第三人提供的虛假信息查證屬實,作出事實不清的行政行為,顯屬違法。故國家不可免除賠償責任。
(2)刑事賠償中的第三人過錯。因第三人過錯發生的刑事錯案,主要包括錯拘、錯捕、錯判。公安機關對沒有犯罪事實、也沒有重大犯罪的嫌疑人實施拘留,即使是第三人過錯造成的,但由于公安機關把關不嚴,拘留了不符合拘留條件的人,故國家應負賠償責任;檢察機關在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情況下才能對其作出逮捕決定,若以第三人不實的證據作出,顯屬違法行使職權,國家應負賠償責任;審判機關對被告人作出有罪判決必須“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達不到該法定要求,行為即為違法,國家應負賠償責任。
對致害結果,違法行政或司法者及第三人過錯均為直接原因。盡管違法行政或司法行為與第三人的致害行為對損害結果都有“原因力”,但行為性質不同,前者是職務侵權,后者是民事侵權,由于私人無法具有職務侵權的外表,故不能構成共同侵權,只能形成責任競合。責任競合時,國家先行承擔責任就代替了民事主體的責任,由于國家無追償權,勢必增加國家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職務侵權主體與民事侵權主體不能相互承擔連帶責任,應分清責任,分別賠償。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看待勞動仲裁認定的事實的效力
2021-01-20快遞取件二次收費違法嗎
2021-03-19如何中止對方探望孩子
2020-11-1050多歲的父母要贍養嗎
2021-03-04強制執行申請能否裁定不予受理
2021-02-21交通事故鑒定要準備什么材料,怎么選擇鑒定機構?
2021-01-15合法分居離婚的要求是什么
2021-03-15出軌起訴離婚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25北京離婚農業戶口撫養費標準
2020-11-09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買賣合同生效后可以取消嗎
2021-03-04顧客在超市摔倒的責任誰負
2020-12-28解除與終止勞動合同到底有什么區別
2020-11-18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認識保險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誤區
2020-12-13拼車可能涉及到哪些保險
2021-03-20再保險經紀人基本介紹是怎樣的
2021-01-27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流轉對當事人有什么要求
2021-02-13土地轉讓收費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3公務員能接受農村拆遷賠償嗎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