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檢察廳5月15日下發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檢察院辦理自身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國家賠償案件時,執行新的日賠償標準315.94元。
據最高檢第十檢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國家統計局2019年5月14日公布,2018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根據上述法律規定、統計數據以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日平均工資的計算公式,對屬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國家賠償案件,最高檢第十檢察廳確定了新的日賠償標準為315.94元。另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刑事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各級人民檢察院自2019年5月15日起執行該日賠償標準。
對于那些在司法活動中人身與財產遭遇損害的公民而言,再多的賠償都無法彌補他們的傷痛,但一份隨時代變化的國家賠償,或多或少地都能化解受害者的怨氣,給其未來的生活多一些保障,進而增強公民對法治的信心,消除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如此意義而言,對于國家賠償金額的“與時俱進”當加以肯定,同時還要看到,國家賠償的“與時俱進”應當有更多的展示。
在我看來,就當下的國家賠償制度而言,仍需“與時俱進”的至少還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應當讓“精神賠償”務實落地。雖然《國家賠償法》在2010年加入了精神賠償的相應條款,最高法隨后又出臺了《關于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國家賠償案件適用精神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的意見》,但在具體的國家賠償事例中,除人身和財產賠償之外,精神賠償相應條款的執行度并不夠,現實的國家賠償中,普遍存在著“輕精神賠償”的傾向,如此傾向需要被改變。
第二個層面則是,應當讓國家賠償體現出更多的懲罰性和追責性。追根溯源,多數國家賠償事件的出現,都與單個司法人員的瀆職行為存在著聯系,或者說,正是緣于部分司法人員的程序不正義,進而導致冤假錯案,并帶來國家賠償的出現。國家賠償雖然有著“國家”二字,但并不等同于全部要國家財政來埋單,否則這既是一種不公平,也難以形成威懾效應。如何讓那些冤假錯案的制造者,也承擔起國家賠償的義務,進而倒逼良好司法生態的形成,這也是一個需要破題的方向。
回望過往,《國家賠償法》實施已快24年,每一次變動都可以看見司法乃至社會進步的脈絡。期待在賠償數額“與時俱進”之外,仍會有更多“與時俱進”國家賠償制度的出現。那些受損害與侮辱者,理當得到更現代和公平的補償。
想要了解更多國家賠償詳細知識,可點擊律霸網在線免費咨詢,讓專業律師來為你提供答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服醫療事故鑒定怎么辦
2020-11-16調整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程序
2021-01-13監事屬于董事會成員嗎
2021-01-05開遠光燈出車禍誰負責
2020-12-19拆遷隊暴力執法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4申請破產法人個人債務還用還嗎
2020-12-07夫妻一方離家出走的離婚程序
2020-12-01商品房未得房產證能否過戶
2021-02-27工傷賠償標準2020年
2021-01-04選購公寓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軟件偷偷打開攝像頭竊取用戶信息違法嗎
2020-11-22保險合同的除斥期間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1-02人身保險合同的常見條款
2021-03-20車上責任險條款
2021-01-23醉酒肇事保險賠償嗎
2021-02-15保險保全業務流程是什么
2021-03-01保險業非法集資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10保險屬于要約合同嗎
2021-01-31保險公司拒賠理由有哪些
2020-12-27保險合同糾紛代理詞怎么寫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