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賠償決定如果確有錯誤可以向法院反映嗎?
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生效后,如發現賠償決定違反本法規定的,經本院院長決定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指令,賠償委員會應當在兩個月內重新審查并依法作出決定,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也可以直接審查并作出決定。
檢察院可以糾正法院作出的國家賠償決定嗎?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發現違反本法規定的,應當向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意見,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在兩個月內重新審查并依法作出決定。
是誰處理國家賠償申請?
《國家賠償法》第二十九條中級以上的人民法院設立賠償委員會,由人民法院三名以上審判員組成,組成人員的人數應當為單數。賠償委員會作賠償決定,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2017年國家賠償責任判錯制度
從10月1日起,最高法院制定的《關于審理國家賠償確認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開始生效。該規定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擴充了已有的確認程序的功能,在上訴和審判監督之外,明文規定了即使沒有無罪判決或其他糾正誤判的正式決定,個人或團體也可以求權向管轄法院或者其上級法院乃至最高法院申請有關職務行為侵權的確認之訴。
第二,在提出確認之訴之前,有關當事人必須窮盡申訴、審判監督等上的救濟手段,除非已經獲得足以證明職務行為侵權的權威性文件(包括無罪判決、糾偏決定等)。
第三,以列舉的方式,明確了15項判斷審判人員職務行為的違法性的標準。其中14種職務行為涉及司法程序上的訴訟指揮權和法警或執行官的命令權的行使,判決及其他審判活動并沒有明文包括在內。雖然第(15)項規定的“其他情形”條款也可用來審查判決內容,但最高法院審判監督庭的有關人員指出,“適用這項條款應十分慎重,嚴格掌握,除確認違法各方分歧不大的情形之外,均應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見《人民法院報》2004年9月3日)。由此可見,本規定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英美傳統上的“司法免責(judicialimmunity)”原則的殘余影響,把一般意義上的誤判問題基本上排除到確認之訴的視野之外。
自1994年公布《國家賠償法》以來,中國關于審判賠償的司法解釋或法院規定較重要的就不少于八個。如此重視司法賠償問題,固然顯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司法原則以及責任制在維護秩序方面的關鍵性,但是也暴露了審判活動失誤過多的嚴重性。《中國法律年鑒》的統計資料顯示,2001年共受理審判監督案件93576件,占當年二審結案件數的19%,高出上訴率10%.同年處理完畢的審判監督案件有93434件,其中直接改正原判決的為23326件,指定再審的為5232件,兩項合計占審判監督結案總數的31%.當年審結的國家賠償案件共有6753件,其中刑事賠償案件為2705件,占總數的40%,比前一年度同類案件增長11.32%.如此高的誤判率、刑事賠償規模和索賠案增長速度,促使最高法院調整政策,把涉及審判的國家賠償與一般性國家賠償區別開來。
二、國家賠償方式包括哪些
國家賠償的方式是指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形式。縱觀世界各國的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不外乎有三種:金錢賠償、恢復原狀、返還財產。
(一)金錢賠償:指在計算或者估算受害人的損害程度后,以貨幣支付的形式,給予受害人一定額度的金錢的賠償方式。金錢賠償的適用,一般應以不能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為前提。具體講,主要適用于以下情形:
(1)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及生命健康權的;
(2)侵犯受害人的財產權,其財產已經滅失、拍賣,恢復原狀、返還財產已不可能的。
(3)侵犯受害人的財產權,其財產已被損壞,不能恢復原狀或者恢復有重大困難的;
(4)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與法律規范相抵觸的。
(二)恢復原狀:指負有賠償義務的國家機關按照受害人的愿望和要求,將受害人的財產或者權利恢復原來狀態的條件下才能適用。它通常適用于以下情形:
(1)應當返還的財產被損壞,能夠恢復原狀的;
(2)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予以解除查封、扣押、凍結;
(3)恢復原狀不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
此外,國家賠償中的恢復原狀的適用范圍比民事賠償中恢復原狀的使用范圍要廣,除了財產的恢復原狀外,還包括權利的恢復原狀,如恢復原居住地的戶口、恢復職級。
(三)返還財產:指賠償義務機關將因其侵權行為的侵害而脫離受害人控制的財產,歸還對該財產享有所有權、占有權的受害人的賠償方式。返還財產的適用條件主要有:
(1)原物存在;
(2)比金錢賠償更為便捷。如果原物已被運往外地或其下落需要查找,則不如金錢賠償便捷。
(3)不影響公務。如果原物已用于公務活動,返還會影響公務活動時,應采用金錢賠償。
國家賠償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因行使職權給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人身權或財產權造成損害,依法應給予的賠償。國家賠償由侵權的國家機關履行賠償義務。根據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國家賠償一般包括行政賠償、刑事賠償。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2018年5月16日作出國家賠償決定涉及的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賠償標準,具體數額為每日284.74元。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審判失誤如何處理的相關知識的具體介紹,以及對于很多時候會存在一定冤假錯案,所以對于這方面問題,我們應該需要進行積極處理這方面的問題,來為公民進行合法權益的維護,如果還有其他任何的問題,隨時歡迎來咨詢律霸網小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仲裁調解后需要開離職證明嗎
2021-02-11抵觸申請對專利新穎性的影響是什么,有哪些構成要件
2020-12-28危險駕駛罪判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01老公不離婚自殘怎么辦
2021-01-04單位的資金可以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嗎
2021-02-15人死了租地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4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購房合同附件中的約定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0-12-28勞動合同終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23上海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2試用期隨意辭職要賠償用人單位嗎
2020-11-16追討加班費證據由誰提供
2021-02-27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濟糾紛
2021-02-08出車禍意外死亡意外保險能賠多少錢
2021-03-23旅游意外傷害險定義
2020-11-21借款會有哪些要求
2020-12-11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適用
2021-03-07什么是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1-27保險公司應履行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23導致保險合同終止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