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詢:
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有哪些區別
律師回答:
①前提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前提是法定義務人不履行義務,但行政強制措施并不一定以當事人具有某些法定義務為前提,而是以可能產生危害社會的行為為前提。
②目的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目的在于迫使義務人履行義務或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的狀態;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在于預防、制止危害社會行為或事件的發生或蔓延,使人和物保持一定狀態。
③起因不同。引起行政強制執行的原因只能是義務人的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行為;引起行政強制措施的原因,既可能是行為,也可能是某種狀態或事件。
④行政機關的行政強制措施權必須有單行法律的特別授權。
相關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五十四條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
(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并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主要證據不足的;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職權的;
5.濫用職權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四)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第五十五條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五十六條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認為行政機關的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違反政紀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該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認為有犯罪行為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第五十七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第五十八條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九條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第六十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填詞翻唱歌曲侵權嗎
2021-03-05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效力
2021-02-25公司是否有權收回股權贈與
2020-11-09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31競業限制協議蓋公章有效嗎
2021-02-21員工不辭而別多久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1-03-20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7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11投保人虛報年齡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7下述保險公司責任是否應該免除
2021-02-05美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啟發
2020-12-20為什么買保險
2021-03-07勞務承包合同的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02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用途有什么
2021-01-21房屋拆遷補償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19陽春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08國有土地使用證地皮拆遷怎樣補償
2021-02-022020年公租房拆遷產權置換條例
2020-12-21哪些人可以享受土地征用補償分配款
2020-12-08遼寧省調兵山市征地補償標準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