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規定了無權處分行為,而善意取得制度規定在我國《物權法》中。通說認為無權處分行為保護的是靜態安全,善意取得制度保護的是動態安全。無權處分與善意取得之間互為條件、相互制約。
善意取得制度,主要是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商品交易穩定性。無處分權有很多種,有合法占有而沒有處分權,有的是非法占有更沒有處分權,在合法占而沒有處分權的情況下,經有處分權人追認后,對方能取得合法有效的所有權,但是因為非法占有取得所有權,不需要取得追認,有一種可能是善意第三人是通過正常途徑,支付了合理的市場價格而取得,那為了維護交易安全,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原物所有人不追認,善意第三人也可以取得所有權,至于原物所有人的權利如何維護,那是另一個法律關系了
《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這是我國第一次從法律上對無權處分行為作出明確的規定。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狀態是:①無權處分合同在成立后的效力狀態為效力待定,既不是有效也不是無效;②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轉為有效的合同;③權利人不予追認、無權處分人嗣后沒有取得處分權的,不具備以上兩種情形之一的,該合同轉為無效合同;④如果合同轉為無效,而第三人為善意的,根據善意取得制度,第三人可以主張對標的物的所有權。除非事后取得處分權或權利人追認而取得處分權,不然屬于無效。
《物權法》第106條規定了善意取得制度,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法定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可見,無權處分與善意取得制度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1)聯系:
善意取得正是在無權處分的情況下才適用的,其前提就是處分人對財產沒有處分權,二者互為補充,協調保護著權利人和受讓人之間的合法權益。
(2)區別:
①性質不同。無權處分制度屬于債權法上的制度;而善意取得則是物權法規定的一種制度。②保護對象不同。無權處分制度保護的是被無權處分的財產的所有人,即財產的權利人的利益,主要是基于一種“靜態的安全”;而善意取得制度保護的是交易安全和受讓人的合法權益,主要是基于一種“動態的安全”。③構成要件不同。無權處分的構成要件主要有兩個:處分人對所處分的財產沒有處分權;無權處分人處分財產時必須以自己的名義實施。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包括: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以合理的價格轉讓;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④法律效果上,經過權利人的追認或者無權處分人嗣后取得處分權,無權處分行為將轉換為有效的法律行為,相反,則歸于無效。但是無權處分行為的無效并不導致物權變更的效果,因為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善意第三人仍將取得無權處分人所處分的物的所有權,在這種情況下,善意第三人依照善意取得制度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需要注意的是,無權處分人與善意受讓人之間的債權合同是有效的,而無權處分行為這一物權行為是效力待定的。對于兩者的關系,可以從概念、內涵方面論述其聯系;從性質、保護對象、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四方面論述其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可否不鑒定
2021-01-08離婚能向滿十八歲子女要贍養費嗎
2021-03-12離婚答辯狀主要針對哪些答辯
2020-12-01家暴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0-12-23勞務派遣一般納稅人如何認定
2021-03-16試用期想辭職不給辦離職手續怎么辦
2021-03-21實習期工資怎么算
2020-11-15為何高管人員勞動爭議訴求難以得到法院支持
2020-12-23勞動人事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23指定人壽保險受益人需要注意哪幾點
2021-01-15猝死是否在意外險賠償范圍內
2021-02-12建工險延期最長時間是多久
2021-01-15如何提高理賠效率
2021-01-05淺析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欺詐行為的認定與救濟
2020-11-17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非投保人告保險公司告出“創舉”
2021-01-30保險業務員已死 保險公司卻要他退保
2020-11-19司機太激動操作失誤,乘車人被本車壓傷,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26車禍理賠多少錢合理
2021-02-19因洪水車被泡能走保險嗎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