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禁止和限制流通的動產
善意取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交易安全,促進財產流轉。其前提是這些財產能夠在市場上自由流通。如果轉讓的財產不能隨便流通或只能在特定的主體之間流通,交易行為本身就違反了法律規定,善意取得自然不能保護和促進這一層次的財產流轉,受讓人無權要求適用善意取得。如轉讓毒品、劇毒物、爆炸物,倒賣國家不允許自由買賣的珍稀動物以及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等,都不能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二、須經登記才能轉讓所有權的動產
有些動產,由于其價值較大,對社會經濟生活具有相當重要性,為了加強管理,法律對此特別規定轉讓時應履行一定的登記手續。這類財產主要是自行車、機動車輛等。公民或法人在買賣贈與這類財產時,須提供相應證明,到有關部門辦理登記過戶手續,法律關系才能生效。因此,通常不會發生無權轉讓而第三人又不知情的情況。
三、被查封的財產
財產被查封后,當事人的處分權受到限制,如將財產轉讓他人,將破壞查封的效力,劃歸債權人的債權,屬于無權轉讓。因此,第三人即使是善意,也不應取得所有權。
四、盜竊物和遺失物
在各國法例上,盜竊物和遺失物一般都不能適用善意取得。羅馬法規定,凡占有盜贓和遺失之物,不因時效消失,權利人無論何種情況都可提起回收之訴。其他如日耳曼習慣法、摩奴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我國法律等都有類似規定。近現代民法也貫徹了這一精神。但要指出的是,遺失物與盜竊物應有所區別。在某些國家,如德、日等國民法規定拾得遺失物的人可在一定條件下取得所有權。因此,這種情況下發生的轉讓屬有權轉讓,不適用善意取得。我國司法實踐一般是不作區別,只要是盜竊物或遺失物,不論轉讓幾手,所有人均可要求善意占有人返還。但是,這種做法受到理論上的反對。因為在復雜的商品交換中,受讓人要判斷出讓人是否為真正權利人已屬不易,更何況要判斷財產是否屬于盜竊物或遺失物。對此,我們認為,從精神文明建設和維護社會治安狀況出發,對于遺失物和盜竊物不適用善意取得是合理的,但也不能絕對化。
不能適用善意取得的情況主要有:禁止和限制流通的動產;須經登記才能轉讓所有權的動產;被查封的財產;盜竊物和遺失物。在文中有詳細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26公司能扣員工多少工資,能全扣嗎
2021-03-16商標注冊下來營業執照可以注銷嗎
2020-11-162020年有前科幾年可以消除
2020-11-12惡意拖欠貨款違法嗎
2020-12-17存單質押孳息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1-02-18擔保提存的給付條件
2021-02-02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和流程是什么
2021-01-05崗位變動員工是否要簽字
2021-01-23雙倍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04事業單位可以進行勞務外包嗎
2021-02-13勞動糾紛需要用到哪些法律
2021-01-19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
2020-11-15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打瞌睡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19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財產保險如何變更受益人
2021-02-24車禍后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1-03-20什么是保險代理人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