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得利的債權轉讓
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后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債權人轉讓權利不需要經債務人同意,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轉讓行為就生效。如果債務人對債權人也享有債權,同時該債權已屆清償期,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債務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向受讓人行使抵銷權。所以這個抵消是合法的,不當得利是沒有合法根據,不構成不當得利。但是轉讓人如果與原債權人有債權債務關系,即使原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債務抵消,你與原債權人的債權債務關系并未消失。
案情簡介:
某銀行對某公司共享有債權600萬元,2004年4月份,某公司償還債權200萬元,尚余400萬元未還。2004年6月,某銀行與某資產管理公司簽署債權轉讓協議,約定將對某公司截止2003年12月31日的債權600萬元轉讓給某資產管理公司,某資產管理公司接收債權后,向某公司主張債權,得知其中的200萬元債權某銀行已回收。遂以不當得利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某銀行歸還已經實現的200萬元債權。法院最終判決認定某銀行收回的上述債權對某資產管理公司構成不當得利,判令銀行將該款項返資產管理公司。
律霸網小編點評:
法院判決結果雖然支持了資產管理公司的訴訟請求,但認定為不當得利,我們認為值得商榷。《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依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給受損失的人”。這是關于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本案并不符合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某銀行在回收200萬元債權時,其仍是合法的債權人,其實現的200萬元債權是合法有據的。我們認為,本案應屬于合同違約,即某資產管理公司按照600萬元債權的價格購買了400萬元的債權,其中的200萬元債權是虛假的,某銀行交付的標的物即債權存在瑕疵。據此,某資產管理公司的損失應當是其多支付的200萬元債權對價的損失,某銀行已經實現的200萬元債權對其不構成不當得利。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不當得利的債權轉讓”。這里小編要提醒大家,不當得利的債權轉讓是一種處分行為,必須符合民事行為的生效條件。轉讓人主體必須符合資格,必須具備民事行為能力,是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人。除此之外還要雙方的意思表示必須真實,不是真實的意思表示,債權轉讓無效。如果一方當事人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轉讓無效。了解更多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證據交換階段患者享有哪些權利
2021-02-11離婚兩年能要回孩子扶養權嗎
2021-03-03收購一家公司需要變更章程嗎
2021-03-07交通10級傷殘能賠到多少錢
2021-01-20有限合伙企業入伙與退伙的特殊規定
2021-01-16借款到期日超過三年還能起訴嗎
2021-02-13傷殘鑒定多久能下來
2020-12-24進行虛假出資補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3-23主合同和補充合同沖突怎么辦
2020-12-15起訴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1-02-04個人獨資企業能否履行合同責任
2021-03-20勸退包括辭退嗎
2021-03-09房子先更名還是先離婚
2020-12-25勞動關系轉移證明
2021-01-17投保單非親筆簽名引發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7如何理解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1-23什么是保險合同終止
2020-11-29人身意外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2-30保險理賠員駕車撞事主 車主趴車頭被甩開
2020-12-12交強險保險理賠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