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工作人員違反規定不回避的怎么辦
依據我國是的法律的規定,法院工作人員違反規定不回避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三十條?違反規定應當回避而不回避,造成不良后果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明知訴訟代理人、辯護人不符合擔任代理人、辯護人的規定,仍準許其擔任代理人、辯護人,造成不良后果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當事人如何申請回避呢
首先,當事人不能隨意要求審判人員回避,只能在出現了民事訴訟法第40條規定必須回避的情形,而且審判人員又沒有自行回避的情況下,才可以提出回避申請。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必須回避的情形有三種:
第一,參加本案審理的審判人員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回避。審判人員是本案的當事人,只能以當事人的資格參加訴訟,不能同時又以審判人員的資格參加對案件的審判。審判人員是本案的當事人的近親屬,有可能為照顧親屬的利益,影響案件的公證審理。因此須回避。
第二,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應當回避。這種情況對案件的審判涉及他個人的利益,不允許其參加對案件的審判。
第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時,應當回避。其他關系是指除上述關系外的社會關系,如師生、同學、朋友等關系。
審判人員與本案當事人存在這些關系,有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不應該參加對案件的審判。
其次,當事人如果認為審判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有上述法律規定必須回避的情形,應當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申請,請求更換審判人員,申請可以用口頭或書面方式提出,申請中必須根據法律規定,說明要求他們回避的理由,法律規定當事人在案件開始審理之后,法庭辯論終結之前,發現可以申請回避的事實和理由,仍然可以提出回避申請。但是,如果當事人在案件開始審理時,已經知道審判人員及其他人員應行回避的事實和理由,只是在法庭辯論結束之后,認為自己可能要敗訴,才提出回避申請,其申請有可能不被給予接受。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整理的相關知識,法院工作人員違反規定不回避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有這方面問題,可以來律霸網咨詢專業的律師團隊,他們會給您最為精準的答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23夫妻婚內借條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22判決后質押股權如何執行
2020-11-20妻子不擇手段制造離婚證據
2021-03-24無產權證的房屋能否抵押擔保
2021-03-25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0車險索賠須知
2021-02-20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保險合同內容的變更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27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同一被保險人兩車互撞應如何處理
2021-03-04保險利益的內容有什么
2021-02-15避免保險合同糾紛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2021-03-17隱名被保險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1-01-20國地稅合并土地出讓金怎么分配
2020-11-24劃撥土地可以辦理他項權證嗎
2020-12-31集體林地林權流轉如何辦理,有哪些相關手續
2021-01-30拆遷安置房能交易嗎
2020-12-27同居期間拆遷安置房產,兩人分手時該如何分割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