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證制度是現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英國普通法中的自然公正原則是西方聽證制度最早的法律基礎,此后美國“正當法律程序論”又深化了這一法理基礎;在大陸法系國家,法治國理論特別是依法行政理論的完善,也為這些國家的行政聽證制度直接提供的法理基礎。
一般認為,行政程序法的聽證制度主要包括告知和通知、公開聽證、委托代理、對抗辯論、制作筆錄等基本內容;依據不同標準可分為立法聽證、執法聽證,正式聽證、非正式聽證等。目前我國所建立的聽證制度主要是指行政聽證,我國的聽證制度是來源于對國外有益行政法制度的借鑒和運用,但它符合并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憲法精神,為我國憲法和行政法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這一制度被引入行政復議領域時間不長,運用實施尚處于探索階段,如何使這一程序制度在行政復議中充分發揮作用并予以充實完善,是值得研究的新課題。本文擬以具體法律規定為依據,結合行政復議聽證實踐,著重分析在行政復議實務中運用聽證制度應注意的若干問題。
一、行政復議聽證制度的立法背景
我國最早引入聽證制度是1996年10月1日施行的行政處罰法。此后,價格法、立法法、行政許可法等法律中也規定了聽證制度。這些法律中確立的聽證制度主要是立法聽證和執法聽證。而行政復議聽證,既不同于立法聽證,也不同于執法聽證,它實際上是與法院審理程序相類似的一種行政復議審理方式,類似于準司法性聽證,其目的是為行政復議當事人提供一個質證、辯論的平臺,為行政復議機關查清案件事實提供幫助。
行政復議的審理方式是行政復議制度的核心環節,是行政復議制度的價值和功能得以實踐和發揮的關鍵。因此,必須創新行政復議的審理方式,借鑒行政爭議解決制度的基本程序,提高行政復議辦案質量和效率。2004年3月22日國務院發布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完善行政復議工作制度,積極探索提高行政復議工作質量的新方式、新舉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健全行政爭議解決機制的意見》(中辦發[2006]27號)也要求,進一步規范行政復議程序,積極探索符合行政復議工作特點的機制和方法。經過反復討論和征詢意見,2007年8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復議法實施條例》)在行政復議決定程序中作出了關于特別程序——復議聽證制度的原則規定,這是行政復議審理方式上具有突破性意義的規定。《復議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對重大、復雜的案件,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構認為必要時,可以采取聽證的方式審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常用引用法律條款
2021-01-05商業合作保密協議期限
2021-02-27搜索引擎收費服務協議范本
2021-01-03交通事故起訴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23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證據保全去哪申請
2021-03-21小孩在超市受傷責任在誰?如何適用法律
2021-01-13餐飲業給員工簽合同包含哪些保險費用
2020-12-28中暑死亡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1-01-12藥物過敏致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0-12-20人身意外傷害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10保險理財產品有的種類
2021-01-22飛機延誤四小時賠償
2021-03-24保險如何避免巨災風險
2020-12-18高速拆遷補償就比較低嗎
2020-11-182020年城市公租房的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1-18國家對拆遷安置有沒有統一政策
2020-12-25如何辦理拆遷安置房手續
2021-02-08拆遷安置房子份額如何算
2021-02-05拆遷對租房的有補助嗎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