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告知的時間次序顛倒,即先處罰后告知
我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明確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先處罰后告知是違法的行政行為,其導致的直接結果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
對這一錯誤,筆者認為,只要當事人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一般都應認定行政機關沒有依法履行告知義務,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依法不能成立,屬于無效的行政行為,行政相對人可以不執行,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執行,法院應不予受理或裁定不予執行。
二:告知的內容不完整,包括告知的事項不明和告知的權利不充分
告知事項不明,主要指行政機關在履行告知程序時,沒有告知將據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法律依據,或沒有告知將作出行政處罰的具體種類和幅度。告知的權利不充分,主要指行政機關在履行告知程序時,沒有依法告知當事人享有的陳述和申辯的權利,或雖然告知了但卻沒有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沒有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復核。
對上述錯誤,筆者認為,應予以區別對待。如果行政機關因在告知程序中未能如實告知其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嚴重影響到當事人救濟權利的實現,則應視為行政機關沒有履行告知義務,依照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而對于行政機關在告知程序中雖然內容有欠缺,但總體上并未影響到當事人救濟權利的實現,則可認定為行政瑕疵,如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沒有其他程序問題,應維持其行政處罰決定。
三:告知的形式不合法
由于行政處罰法沒有規定告知程序應當采用的形式,實踐中有的采用口頭告知,有的采用筆錄,有的采用格式化的告知通知書等。形式不一導致在執法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有的執法人員要求當事人在空白的筆錄上簽字,然后才告訴他對其處罰的有關事項。
筆者認為,為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有必要對告知程序應有的形式進行嚴格的規定。如制作規范化的行政處罰告知書,在告知當事人的同時也送達給當事人,就可避免一些不合法行為的發生。
公權力也是需要群眾監督的,否則我們所信賴的“政府”很有可能會變成奴役人民的魔鬼。大家在自己的權利受到威脅時一方面要信任政府,但是也要注意監督政府有沒有違法問題哦。大家還有什么不懂的話可以來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分為幾級
2021-02-08交通罰款復議應如何進行
2020-12-26交通事故訴訟擔保人是律師嗎
2021-01-02撫養費不給會判刑嗎
2021-02-09能否主張繼承違建房產
2021-03-08遺產繼承唯一法定繼承人還用公證嗎
2020-11-17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違法占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25房子解押和過戶可以同時進行嗎
2021-01-03員工不勝任現有工作崗位能不能隨意調崗
2021-03-07哺乳期公司調崗
2020-11-24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勞動訴訟與勞動仲裁有哪些區別
2020-12-30保險責任怎么確定
2021-01-02保險欺詐有哪些情形
2021-02-14扶老人險中是真撞人而不是被訛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21外貿保險單背書
2020-12-15機動車出險如何合理獲得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車禍輕傷保險怎么賠償,賠多少錢
2020-12-14財產保險合同概述是什么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