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2015年9月29日小王以小李與小翠為共同被告訴至法院,要求兩被告共同償還75萬元借款及利息。開庭審理時,小李沒有到庭,其妻小翠到庭述稱兩個多月來小李就一直沒有歸家,家人也無法聯系到他,而且這兩年來與小李之夫妻關系一直緊張;并認為,未用于共同生活而小李個人投資亦未從中受益,該借款不應當由自己來還,不應該作為夫妻共同債務。小王亦沒有證據證明該借款用于兩被告共同生活。
在審理過程中,該案存在兩個爭議焦點:
1、小李以個人名義借款,其妻小翠是否應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2、小李以個人名義借款是否應該作為夫妻共同債務,其妻小翠是否應承擔還款責任?其妻小翠表示對小李個人向小王借款用于投資未受益,亦未用于共同生活,并提供小李借給第三方的借條和轉賬明細。
三、評析
首先,如何理解本借條約定的“月息2分”,“月息2分”能否得到法律保護?
所謂利息,又稱利息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借款人所借本金數額的比率,在民間借貸中,自然人之間借款可分為有息和無息借款兩種;有息借款的利息率分為年利率和月利率兩種,本案借款日期為2014年9月25日,還款日期為2015年9月25日,借款時間為1年,月息2分。
此外,“月息2分”的月利率是符合法律規定限度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15﹞18號第29條“借貸雙方對逾期利率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以不超過年利率24%為限。”根據上述司法解釋,期間民間借貸可保護的年利率為24%,可保護的月利率小于或等于2%,因此,小李具立給小王的借條約定“月息2分”,屬于法律保護的利息率范圍。
其次,小李以個人名義借款,其妻小翠是否應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法釋﹝2003﹞19號第24條“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19條第3款規定情形的除外”。本案中,雖小翠述稱與小李夫妻關系緊張,然訴訟時小翠與小李婚姻關系是存續的。因此,雖然小翠未在借條上簽名但是借款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負的債務,依據上述司法解釋,債權人小王就可以將小李與妻小翠夫妻雙方列為共同被告起訴,法院一般也會認為主體是適格的。
最后,小李以個人名義借款是否應該作為夫妻共同債務,其妻小翠是否應承擔還款責任?
那么何為夫妻共同債務呢?根據《婚姻法》第41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7條“夫妻為共同生活或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等所負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離婚時應當以夫妻共同財產清償。下列債務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由一方以個人財產清償:1、夫妻雙方約定由個人負擔的債務,但以逃避債務為目的除外。2、一方未經對方同意,擅自資助與其沒有撫養義務的親朋所負的債務。3、一方未經對方同意,獨自籌集從事經營活動,其收入確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的規定,夫妻共同債務是指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或一方為維持共同生活需要,或出于共同生活目的從事經營活動所引起的債務。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確立了“夫妻共同債務”的推定規則,其立法本意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從而保護交易安全。但是,如果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發生的所有債務均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則合法的婚姻關系所要承擔的風險明顯大于同居關系,這一規則的立法價值導向必然會出現偏移;其次,如果債務人配偶不知舉債事實,怎么可能去證明舉債時債務人與債權人明確約定該債務為個人債務?最后,夫妻約定財產制限于夫妻內部,債務人配偶亦無法來證明債權人知道該約定。
基于此,2014年7月12日,最高法院民一庭作出(2014)民一他字第10號答復,具體內容為:“在不涉及他人的離婚案件中,由以個人名義舉債的配偶一方負責舉證證明所借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如證據不足,則其配偶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在債權人以夫妻一方為被告起訴的債務糾紛中,對于案涉債務是否屬于夫妻共同債務,應當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認定。如果舉債人的配偶舉證證明所借債務并非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則其不承擔償還責任。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涉及到債權人利益和配偶方利益的衡量,在對外債務的負擔上,最高院先讓是傾向了債權人利益。最大的亮點在于最后一句話:“如果舉債人的配偶舉證證明所借債務并非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則其不承擔償還責任。”在舉證責任的承擔上,分配給了舉債的配偶一方,而非債權人;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債權人和配偶一方的利益。
于本案而言,小李該筆借款能否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需要考慮該借款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如果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就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即使未在借條上簽字的其妻小翠也要承擔還款責任;如果沒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就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而是屬于小李個人債務,未在借條上簽字的其妻小翠就不承擔還款責任。在法院審理過程中,小王認為該借款屬于夫妻共同債務,但小翠否認該款用于共同生活而是全額投資第三人亦未從中受益,丈夫小李也為受害人,借條和轉賬明細以及日期等方面核對無誤,證據方面沒有瑕疵,顯示小李向第三方投資額等于向小王借款額,且小王未能舉證證明該借款已用于兩被告的共同生活,也沒有證據證明小翠分享了該筆借款帶來的利益。因此宜認定為小李的個人債務,應由其個人償還。
從執行實踐來看,變更和追加被執行人是人民法院在執行中經常采取的執行措施,如2012年《民訴法》第232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訴法》的解釋法釋﹝2015﹞5號第472條至475條,《執行規定》第76條至82條均規定了可以變更和追加被執行人的各種情形,但對于實踐中經常遇見的被執行人的配偶是否能追加為被執行人的情形卻未有任何規定。到底能不能追加被執行人的配偶為被執行人?在何種情形下才能追加?實踐中各地法院做法也不盡一致,這也導致法院在處理該類案件時執行程序的隨意。有的法院一律不追加配偶為被執行人,而是在執行過程中直接認定其配偶名下的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執行。有的法院在執行中可隨時追加其配偶為被執行人,不僅可執行其夫妻共同財產之外的個人財產,而且還可以對其采取一切相關的強制執行措施,所以追加予否對整個案件的執行,對申請人的債權實現程度,對被執行人配偶的權益合法保護影響都非常大。
當然,本案給人們一個重要的啟示,那就是自然人民間借貸時,債權人收受借條要斟酌,一是利率約定須明確,且不要超過法律保護的限度;二是借款應由夫妻雙方均簽字畫押,否則,很容易導致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損害債權人的合法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深圳龍華刑事辯護律師:走私罪刑法法律條文
2020-11-17國家賠償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06職務發明的申請權是單位嗎
2020-12-19用電信息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18出軌證據有哪些
2021-01-13故意傷害輕傷一級會判刑嗎,怎么判
2021-01-16臨時用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20兒童游泳館溺水責任在誰
2021-01-17房子先更名還是先離婚
2020-12-25細數常見的房地產中介的欺詐行為
2021-03-20如何保障老年人的住房
2021-02-23【詢問解答】離職時被老板惡意扣工資怎么辦
2020-11-10酒駕判緩刑會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1-01-22企業試用期如何解聘員工
2020-12-24合同規定“可根據需要進行調崗”是否有效
2020-12-18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帶薪年休假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6投保時注意事項及須知事項有哪些
2021-02-02保險公司能否投資不良資產
2021-02-27保險受益權的消滅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