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必須在判決書中確定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一個沒有履行期限的判決不是一個完整的判決。既然法律賦予了法院判決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權力,法院就應當為被告履行判決確定具體的期限。如果不確定期限來約束被告,則被告在接到法院的判決后,重作具體行政行為時,就可能會無故拖延。這要么使公共利益不能得到及時維護,要么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及時保護,且人民法院也難以認定被告逾期不履行判決而對其采取強制執行措施,這將會使人民法院的判決變得沒有多大意義。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在多長期限內重作具體行政行為呢?在我國《行政訴訟法》中對此沒有作出明確規定。
小編認為,人民法院確定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時,可以從下列方面考慮:
第一,如果在單行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中規定了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的,則人民法院可依此規定來確定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第二,如果單行法律、法規和規章中沒有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但在其他規范性文件或行政機關的內部辦事規則中規定了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的,則人民法院可以參考其他規范性文件或行政機關內部辦事規則的規定確定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第三,如果連其他規范性文件或行政機關的內部辦事規則中都沒有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的,則人民法院應當考慮被告以往處理同類案件所需要的時間,結合本案的實際情況,為被告確定—個履行判決的合理期限。第四,如果情況緊急,被告不立即重作具體行政行為,會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的合法權益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應判決被告立即重作具體行政行為。
人民法院在判決書中確定了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的,被告就應受人民法院判決的約束,在確定的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如果被告在收到人民法院的判決后,既不依法提起上訴又逾期不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則視為被告不履行人民法院判決所確定的義務。
此時,被告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人民法院可依照《行政訴訟法》第65條第3款之規定,對被告采取如下執行措施:
(1)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履行的,對該行政機關按日處以50元至100元的罰款;(2)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并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3)拒不履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多少年
2020-12-20違法但不犯罪如何處罰
2021-03-24保全退費暫停是貸款嗎
2021-02-15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繼續賠償費用問題
2020-12-17新手購房一般會忽略哪些細節問題
2021-02-20買二手房之前需要做哪些功課呢
2021-03-17勞動調解應該去哪
2021-03-10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轉移的規定
2020-12-28某公司訴張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27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車禍后的賠償是不是保險公司決定的
2021-03-08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保險公司不賠錢怎么辦
2020-12-17出了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1-01-16車子沒貼保險標志如何處理
2021-03-12被保險人保護代位求償權實現的義務辨析
2020-12-09生死戀人留下的保險糾葛
2021-02-03如何定義第三者責任保險的第三者
2021-01-09土地承包經營權按照什么分配
2021-01-212020年最新廠房拆遷補償政策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