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必須在判決書中確定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一個沒有履行期限的判決不是一個完整的判決。既然法律賦予了法院判決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權力,法院就應當為被告履行判決確定具體的期限。如果不確定期限來約束被告,則被告在接到法院的判決后,重作具體行政行為時,就可能會無故拖延。這要么使公共利益不能得到及時維護,要么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及時保護,且人民法院也難以認定被告逾期不履行判決而對其采取強制執行措施,這將會使人民法院的判決變得沒有多大意義。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在多長期限內重作具體行政行為呢?在我國《行政訴訟法》中對此沒有作出明確規定。
小編認為,人民法院確定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時,可以從下列方面考慮:
第一,如果在單行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中規定了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的,則人民法院可依此規定來確定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第二,如果單行法律、法規和規章中沒有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但在其他規范性文件或行政機關的內部辦事規則中規定了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的,則人民法院可以參考其他規范性文件或行政機關內部辦事規則的規定確定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第三,如果連其他規范性文件或行政機關的內部辦事規則中都沒有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的,則人民法院應當考慮被告以往處理同類案件所需要的時間,結合本案的實際情況,為被告確定—個履行判決的合理期限。第四,如果情況緊急,被告不立即重作具體行政行為,會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的合法權益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應判決被告立即重作具體行政行為。
人民法院在判決書中確定了被告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的,被告就應受人民法院判決的約束,在確定的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如果被告在收到人民法院的判決后,既不依法提起上訴又逾期不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則視為被告不履行人民法院判決所確定的義務。
此時,被告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人民法院可依照《行政訴訟法》第65條第3款之規定,對被告采取如下執行措施:
(1)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履行的,對該行政機關按日處以50元至100元的罰款;(2)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并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3)拒不履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流轉和土地轉租,土地轉包有什么區別
2020-12-07輸官司對方律師費也要付嗎
2021-03-24屬于交通事故工傷的情形都有哪些
2020-12-03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
2021-01-16房屋土地轉讓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08交通事故調解書范本
2021-02-23訴訟離婚缺席判決會判離婚嗎
2020-12-19合同糾紛判決后上訴期為多長時間
2021-02-19還建房和集資房是什么情況
2021-02-20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有時效嗎
2021-03-04公司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
2020-11-28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是指什么,什么情況下沒有受益人
2021-02-07駕車撞人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
2020-11-16保險案件中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司法實踐問題
2021-02-01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候分離
2021-01-10土地承包都經常出現哪些法律法規問題
2021-01-16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是怎么制定的
2021-02-18老小區拆了如何補償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