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合作制的企業組成形式是中國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到目前為止,股份合作制企業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尚無法律法規明確規范。但在實踐中,為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工商部門作為登記主管部門為了使股份制企業向現代企業形式過渡,存在股份合作制企業直接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的情況。筆者認為,股份合作制企業改制為現代企業形式是歷史的必然,并對股份合作制企業實施行政許可探討如下:
1.工商部門對行政許可的審查是形式審查,不是實質審查。《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申請辦理公司登記,申請人應當對申請文件、材料的真實性負責”。股東變更,工商部門在登記管理上實行的是備案制度,只需審查申請單位是否提供了股東變更的有關材料即可。工商部門在作出行政許可前應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形式審核,只要材料表面合法有效且具有關聯性即應予以受理。如果片面強調實質審查,既沒有法律依據,也是不現實的。如,《公司法》規定的對虛假出資、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登記材料的處罰也就無法執行了,因為按照實質審查的論點,造成上述違法行為的出現肯定是登記機關把關不嚴,應該對登記機關審查不嚴行為追究行政責任,這顯然是不符合我國的行政許可立法精神的。
2.引發行政許可的兩種表現形式:主動行使行政權與因申請而行使行政權。但股份合作制企業只能因申請而啟動許可程序。工商局作出的行政許可行為是依據企業的申請行為而啟動的,并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工商部門作為登記機關行使公司登記設立、變更等行政許可行為,分兩種,一種是登記管理部門主動行使行政權實施的。如,規范無照經營行為,吊銷營業執照等;另一種是因企業主動申請而實施的。在集體企業(股份合作制)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的規范依據的情況下,工商局同樣也沒有駁回申請人變更要求的法律法規依據,即對此變更申請沒有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因此,在沒有法律明文規定對申請人的變更申請不予核準的情況下,一旦工商局對此申請不予行政許可,就可能同樣面臨行政不作為的控訴。筆者認為,股份合作制企業作為一種特定時期的特殊企業形式,由于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的規范文件,故作為登記機關,不能主動要求其改制為現代企業形式,但如果股份合作制企業主動申請變更為有限公司,登記機關在提交材料齊全的情況下則無權拒絕。這正體現了法無明文規定即許可的《行政許可法》立法精神。因此,工商局依據《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及上級有關企業改制的登記規范要求,對申請人的變更申請進行形式審查后予以變更并無不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業拆借業務應遵循怎樣的規則
2020-12-17拆遷安置訴訟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2021-01-28涉外婚姻財產法院怎么判
2021-02-03假火化證明如何處罰
2021-02-19贍養糾紛案件
2020-11-28法院協助調查函適用情形
2021-02-28最高法立案必須要身份證號碼嗎
2021-01-09簽訂婚姻財產協議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3轉繼承怎么規定
2021-01-06行政訴訟網上能立案嗎
2020-11-26員工有精神病怎么辦
2020-12-19合同變更競業限制還有效嗎
2021-01-16競業限制合同里面沒有寫時間有沒有效
2021-03-03勞務外包協議書
2020-12-20辭退和開除有什么區別有哪些
2020-11-13車險索賠須知
2021-02-20人身保險管轄是如何規定
2021-03-19交通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10簽了保險合同什么情況可以解除
2020-12-17肇事車駕駛員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