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法第二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條,將行政訴訟原告的范圍界定為行政相對人,為此,司法實踐中第三人常常被排除在原告的資格訴訟主體之外。這種立法上的滯后,嚴重影響了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的實現。
對行政訴訟主體的范圍,各國的規定寬窄不一。在英國,司法審查起訴人的范圍很廣,包括英王、檢察官、地方政府和公民,而公民限于對申訴事項“具有足夠的利益”。在美國,提請司法復審的當事人在范圍上擴大的趨勢。原先是“明顯當事人”已被“利益關系當事人”所取代。在日本,原告是“具有法律上的利益者”。在南斯拉夫,允許公民、法人、國家機關、公設律師、社會自治律師、工會以及其他沒有法人資格的社會組織作為原告起訴。如可違法的行政文件侵犯了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檢察院和法律授權的國家機關也有權作為原告起訴。在前蘇聯,原告是認為公職人員的行為損害了己權利的公民。
《行政許可法》是在《行政訴訟法》公布實施后頒布的重要法律,《行政訴訟法》及老的司法解釋,注重了對處罰性行政行為相對行為人的權益的保護。
《行政許可法》的實施,對行政許可第三人的利益的保護?,F出來,也許正是基于這種客觀上的需要和借鑒別的國家的有關經驗,最高人法院新頒布的《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將原解釋關于行政訴訟的資格的有關規定修改并界定為“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該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據此,合伙律師事務所行政許可中第三人的訴訟主體是寬泛的,即只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自身利益,便可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原告的范圍不再局限于“行政相對人”的范圍。體現了充分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精神,順應了現代行政法發展的趨勢。為此,合伙律師事務所行政許可原告的范圍應界定為一切與該司法行政許可相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只要認為行政許可行為直接或間接地侵犯了有關當事人的權利,都應當成為行政許可訴訟的對象。
司法部、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合伙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已將本人“合伙除名”;“解除聘用”為由,不受理本人的行政復議申請及起訴的行為,明顯違背了《行政許可法》及新的保護行政許可第三人合法權益原則的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私營企業應當如何辦理年度檢驗
2020-12-03共同申請同一商標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6管轄異議書交了法院沒回復如何處理
2020-12-05勞動合同是否應當約定底薪
2020-11-23撤銷權的訴訟時效
2021-03-22找房產中介安全交易四步走
2020-11-16如何防止二手房中介亂收費
2020-11-30空運險種被保人的義務
2021-02-24保險金賠付可否根據約定由第三人代為履行
2020-11-12佛山市一起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2-07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因洪水車被泡能走保險嗎
2021-02-21保險經紀人組織制度
2020-12-13有土地出讓金的房子房價高嗎
2021-03-252020城市房屋拆遷院落空地不補償真的嗎
2020-12-16在拆遷補償方案中都包括什么內容
2020-12-20農村土地拆遷賠償款有哪些
2020-12-07浙江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是怎樣的
2020-11-18拆遷契稅有哪些征稅的依據
2021-01-17什么是房屋征收補償決定書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