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實施行政許可損害第三人權益的,第三人是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
行政訴訟程序:
1、一審
(1)起訴。行政訴訟實寫"不告不來"原則,即當事人不起訴,人民法院不能主動受理。
(2)受理。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受理。經審查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在法定期限內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經過審查受理后,進入一審程序。此時,人民法院指定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于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同時,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3)審理。人民法院審理的主要內容是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2、二審
當事人不服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不服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行政機關可以向一審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可采取相應措施予以執行。
此外,我國《行政訴訟法》也規定了申訴制度,是指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重新處理請求的訴訟活動。
如果你有其他疑問,可以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房屋買賣糾紛法院怎么判
2020-12-12未經工傷認定能否申請賠償
2021-03-06工資上交老婆有法律依據嗎
2020-12-28法院非訴執行程序法律規定
2021-03-14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手續有哪些
2021-03-10留置物如何確定價格
2021-03-07探望權義務主體的協助義務是什么
2021-01-05婚姻自由原則的內容
2021-01-18一審不服上訴費用規定
2021-03-24醫療事故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標準
2021-03-11房屋私下立字據有效嗎
2021-02-27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有何規定
2021-02-04工傷事故等級有哪些
2021-01-08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從一起賠案看保險公估的幾個法律問題
2021-03-16保險公司定損不合理怎么辦
2020-11-21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0-11-30傷者起訴,我和保險公司訴訟費誰來出呢
2021-02-04財產保險合同的概述有哪些內容
2021-01-12交通事故同等責任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