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80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1關于何時生效及生效的要件
債權轉讓的生效時間是指轉讓合同成立后,合同權利從何時開始由債權人移轉于受讓人。根據我國《合同法》第80條:“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生效力。”對此規定,有人理解為我國《合同法》對債權轉讓采用‘通知到達生效’原則,也就是對已成立的債權轉讓協議,債權人未將債權轉讓的事實通知債務人的,因缺乏法定的生效要件而未生效。也有觀點認為,根據法條的字面意思,規定的是“未經通知,對債務人不生效力”,而不是轉讓合同不生效。這兩種理解,即對債務人生效和使轉讓合同生效,兩者產生的法律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合同是否成立,取決于當事人的主觀意志,體現的是雙方自愿的原則。債權轉讓協議的當事人,只有債權人(轉讓人)與受讓人,債務人并沒有參與訂立,其非此合同的當事人。所以,當債權轉讓的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時,該合同即成立并生效。而且,通觀各國立法及民法理論(德國、法國等),幾乎均主張債權之轉讓,依當事人之間的讓與契約或者相應的原因關系,即生債權移轉之效力,其間不存在履行行為,但非經通知債務人,對債務人不生效力。對于債權轉讓協議何時生效的理解,王*明教授的觀點亦可為典型代表:“對讓與人與受讓人之間的債權讓與關系而言,是否通知并不是債權讓與的構成要件,通知不應當影響債權人和受讓人債權讓與協議的成立,即一旦當事人之間達成債權讓與協議,則該協議在當事之人間發生效力,債權發生移轉,任何一方違反協議,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3]
綜上,債權轉讓協議中的“通知”不是債權轉讓協議生效的要件,債權轉讓協議自雙方訂立時起即成立并生效。
2關于生效的效力
關于債權轉讓的效力,我們可以分為對內效力和對外效力。所謂對內效力即是發生于債權轉讓當事人之間的效力;而發生于讓與當事人和第三人之間的,則稱為對外效力。(1)對內效力具體即是該協議對債權人產生的效力和該協議對受讓人產生的效力。債權由轉讓人(原債權人)轉移給受讓人,轉讓人脫離債的關系,受讓人取代轉讓人成為債的關系的當事人,即新的債權人。(2)對外效力即是該協議對債務人(債權人與受讓人作為協議的雙方當事人)產生的效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質押的動產能夠善意取得嗎
2020-11-23我國法律中是如何規定誣告陷害罪的
2021-01-23行政復議申請人主體是否合格的案件分析
2021-01-29疫情延遲上班公司用年假抵合法嗎
2021-01-11股權轉讓違約要繼續履行嗎
2021-03-17評估時如何確認知識產權種類
2020-11-19賣假貨怎么處罰
2020-12-27重大交通事故處理手續有哪些
2021-01-24撞人撞斷腿了是刑事責任嗎
2021-01-15夫妻離婚孩子撫養權怎么判
2021-03-06治安拘留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22交通事故怎么確定鑒定機關
2020-11-17擔保合同約定不明確該如何擔責
2021-01-06學生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30農村拆遷安置房可以轉讓嗎
2021-02-20小產權房買斷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29假學歷入職國企十年如何處理
2020-11-15勞動者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的后果
2021-03-26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2020-11-18合同法定解除,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