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辯權,這個法律名詞可能很多人聽都沒有聽說過,那么什么是不安抗辯權呢?針對這個問題,律霸小編整理了有關不安抗辯權的法律知識,請閱讀下面的文章進行了解。
一、什么是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是民法中抗辯權的一種。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是指雙務合同中,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后履行方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的情況下,可暫時中止履行的權利。
規定不安抗辯權是為了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借合同進行欺詐,促使對方履行義務。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如下:
(一)因同一雙務合同互負債務,且兩債務間具有對價關系。
(二)主張不安抗辯權的一方應當先履行債務,且其債務已屆清償期。如果履行期未屆至,先履行方只能暫時停止履行的準備,無從停止履行。不安抗辯權適用的雙務合同屬于異時履行。是指雙方履行存在的時間順序,即一方先履行,另一方后履行。
(三)先履行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后履行方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它包括三個要素:
1、后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后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的原因有:①財產顯形減少。包括經營狀況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②喪失商業信譽;③提供勞務或完成工作的合同中,債務人喪失勞動能力;④給付特定物的債務中,該特定物喪失。
2、后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發生于合同成立之后。
3、先履行方對事實負有舉證責任。先履行方主張不安抗辯權,必須有對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確切證據,而不能憑自己的主觀猜測。否則,將會因擅自中止合同履行而承擔違約責任,從而使自己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
二、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合同法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希望以上由律霸小編整理的不安抗辯權的法律知識對您解答法律疑惑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方面的法律問題,歡迎免費咨詢我們的專業律師。
:
合同履行的原則包括哪些
合同履行地的確定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有哪些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遭遇搶注商標怎么辦
2021-01-26怎么強制取消法人代表
2021-01-30勞動監察什么情況下會出調解書
2021-01-17交強險賠付訴訟費和律師費嗎
2021-02-16營業執照年審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12020年最新死緩最少服刑多少年
2020-12-222020年領結婚證要交二胎押金嗎
2021-01-18判決后如何申請執行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28違反民訴法強制措施是否構成拒執罪
2021-03-15保護令案件的證明方法是什么
2021-02-03合同中是否有必要約定合同主體
2021-03-06無合同的居間費用怎么上稅
2021-02-20法院能否主動引用同時履行抗辯權
2021-01-07繼承權人喪失繼承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3房地產稅制改革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2020-12-29勞動派遣方式中勞務用工法律風險
2021-01-15試用期解聘賠償是試用期工資還是轉正后的工資
2021-01-25試用期工資不能低于勞動合同的百分之幾
2021-03-03員工上班玩手機公司可以辭退嗎
2021-01-06辭退過了醫療期的員工如何賠償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