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當事人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違反合同的約定,構成違約,那么當事人的哪些行為是會構成違約的呢?本文將為為您詳細介紹關于違約行為的問題。
預期違約
預期違約又叫先期違約、事先違約、提前違約、預期毀約,是指當事人一方在合同規定的履行期到來之前,明示或者默示其將不履行合同,由此在當事人之間發生一定的權利義務關系的一項合同法律制度。
預期違約制度源于英美法。這項制度的確立可以使雙方當事人的實際損失降低到較低限度,并有利于保護守約方的利益,使守約方能及時解除合同,另訂其他補救合同,以實現其所期望的經濟利益,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則。所以,不但美國的《統一商法典》明確規定了預期違約制度,而且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也規定了預期違約制度。而我國《合同法》吸收和借鑒了英美法中的預期違約制度,在第108 條作出了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理論界和實務界都一致認可這條規定確立了預期違約制度。
實際違約
1)不履行
不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期屆滿時,合同當事人完全不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又分為“根本違約”和 “拒絕履行”。根本違約是指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拒絕履行又叫履行拒絕、給付拒絕,是指履行期屆滿時,債務人無正當理由表示不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
2)不符合約定的履行
遲延履行是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在合同規定的履行期屆滿時,仍未履行合同債務。合同中未約定履行期限的,在債權人提出履行催告后仍未履行債務,就是遲延履行。
質量有瑕疵的履行又叫不適當履行,是指債務人所作的履行不符合合同規定的質量標準,甚至因交付的產品有缺陷而造成他人人身、財產的損害。
不完全履行又叫不完全給付,是指債務人雖然以完全給付的意思為給付,但給付不符合債務本旨。
3)其他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
其他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主要是指違反法定的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的行為。如《擔保法》第49條第1款規定,“抵押人轉讓已辦理抵押登記的抵押物,而未告知抵押權人或受讓人的,其轉讓行為無效。”
:
勞動合同違約賠償
合同違約金上限
怎樣確定勞動合同違約金數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輕傷二級已立案派出所一般怎么處理
2020-11-07公司倒閉員工如何證明工齡
2021-03-05聯合懲戒對象申請移出核查期限
2020-12-21申請再審,律師費是否另算
2021-01-09交通事故死亡多少錢
2021-02-28企業破產案件應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2-13假釋期間什么情況會被收監
2020-12-28離婚需要賠償嗎
2021-01-01申請撤銷脅迫婚姻怎么進行
2020-11-13不良記錄具體包括什么
2020-12-21銀行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泄露個人銀行賬戶信息怎么處罰
2021-03-16定期壽險該怎樣理解
2021-03-02人身保險合同案例分析
2021-03-20保險合同成立
2020-11-23幫朋友炒股賠錢怎么算
2021-03-10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1-29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保險公司的車險有差別嗎
2021-03-12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沒有諒解書會賠付對方嗎
2020-12-06保險合同有哪些必備條款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