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出現合同違約的情形很常見,有些是一般性違約,有些則是根本性違約。出現根本性違約的情形也很多,根據合同履行中的具體情形會有不同類型的違約。下面,律霸小編為您整理根本違約的類型的內容。
合同根本違約的情形
遲延履行場合
遲延履行并非必然發生根本違約,但如果合同對履行期有明確的約定,而且履行期之約定在合同中顯然處于重要地位時,則遲延履行通常會構成根本違約。對于并非特別強調履行期的合同,在遲延履行的情況下,只要遲延方當事人未在允許的額外期限屆滿前履行合同,亦可以此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可解除合同。
履行不能場合
依大陸法系傳統見解,履行不能得分為原始不能與嗣后不能,區分當事人是否有可歸責性而分別可能發生合同無效或債務不履行責任。在當事人具有可歸責性的場合,具有可歸責性的當事人要承擔履行不能之責任,又由于履行不能已使合同的整個目的落空,這種違約行為無疑應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自得解除合同。
不完全履行場合
在不完全履行場合,通常債務人已履行給付義務,只不過是由于履行義務不完全,或者是由于附隨義務的不履行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害,此種場合通常是通過賠償損失的方式解決:如果因違反附隨義務而造成擴大的損害,即造成了債權人人身或其他財產(固有利益)的損害,則會發生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問題,此時能否作為根本違約則是一個問題。筆者以為檢驗的標準仍然要看是否因此而使債權人的合同目的落空,無法簡單地一概而論;在債權人合同目的落空場合,或者說危及作為合同關系之基礎的信賴關系時,則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否則即不能作為根本違約。
先期違約場合
在先期違約場合,如債務人已先期明確表示屆時不履行合同,此時即可以不待履行期的到來,以其拒絕履行作為根本違約,可以因此解除合同。如果債務人沒有明示拒絕履行,但由于債務人的信用狀況惡化而致履行不可期待,此時的合同目的也就無法期待能夠實現,自然也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并請求損害賠償。
以上四種情形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合同根本違約的內容,在實踐中,每一種情形都可能出現,根本違約會導致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還可能導致其他后果,關于合同違約的法律后果以及違約損害賠償等內容你需要了解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站的專業在線律師。
合同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
?
合同違約金的法律規定
?
合同違約金上限是怎么規定的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買不良資產需要牌照嗎
2020-12-06律師要收多少代理費
2021-02-16以公司盈余資產支付股權受讓款是否構成抽逃注冊資金
2021-02-24中止探望權申請書怎么寫
2021-01-06事實婚姻關系的子女怎么上戶口
2021-02-21民事訴訟有哪些案件是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2021-02-17到期債權執行異議
2021-03-19小區衛生差可以拒交物業費嗎
2020-12-29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民事責任是自己承擔嗎
2021-01-31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如何征稅
2021-01-01買賣雙方跳過中介私下成交是否還需付中介費
2021-02-09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勞動者維權要提供證據嗎
2020-11-15車在收費停車場被劃怎么索賠呢
2020-12-22承包土地轉包合法有效嗎
2021-03-25怎么才能承包林地
2020-11-16上海拆遷安置房退稅怎樣辦理
2021-03-08拆遷補償協議是誰簽的
2021-02-26沒有聽證直接征地,我們該怎么辦
2020-12-20拆遷補償有沒有具體標準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