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詐簡單的來說就是指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履行合同或者簽訂合同的過程中間,通過隱瞞真相、設定陷阱、虛構事實等手段騙取對方財產的行為。那么合同欺詐的認定標準是什么?下面,就由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合同欺詐的認定標準的詳細內容。
合同欺詐行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行為人的行為表面上是合法的,行為人通過訂立、成立、履行合同行為使自己的行為合法化;另一方面行為人的行為本質是非法的,行為人的行為破壞了相對人的意思表示,使相對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合同欺詐行為的二重性使合同欺詐行為成就的合同在法律上是一個矛盾體,從而使其成為利用合同從事違法活動的一種典型的違法行為。
合同欺詐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根據其性質不同,合同欺詐包括兩種即民事欺詐和刑事意義上的欺詐。認識上,人們對合同欺詐行為易產生混淆,如合同欺詐與合同詐騙犯罪相等同。
合同民事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或誤導對方基于此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以簽訂合同達到欺詐的目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3款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為無效的民事行為。”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新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也重申:“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從《民法通則》頒布至今,我國關于民事欺詐的規定也見于許多單行法規,如《公司登記管理條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企業破產法》、《保險法》等,這些無疑是對我國民事欺詐制度的完善和發展。
綜上可知,如果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為無效的民事行為。如果您還需要了解關于合同欺詐的其他內容,您可以在律霸的法律知識欄目上進行查詢或者向在線的專業律師進行提問,我們的律師會盡快的回復您的。
合同欺詐的常見手段有哪些?
加盟合同欺詐,合同可撤銷嗎?
合同欺詐與詐騙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益崗會被辭退嗎
2021-01-21侵權行為與無因管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0“凈身出戶”的保證書效力如何
2020-12-31申請強制執行收費標準
2021-03-22勞動合同過期是否有效力
2021-03-05什么情況員工仲裁不被受理
2020-12-10人壽保險拒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9交通意外險最高賠多少錢
2021-03-03人身保險的基本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4造成損失,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的原因有哪些
2021-01-10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23保險公司管理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22死亡保險中被保險人自殺會有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2-08保險單遺失對理賠有影響嗎
2021-03-04投保當日撞車,保險公司稱合同未生效拒賠生效方式應按投保人意愿
2020-11-24車險理賠:體現服務的窗口
2021-02-04承包合同到期未收回動遷怎么辦
2021-01-08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的行為是否無效
2020-11-11如何確定土地轉讓協議的有效性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