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合同違約責任 合同糾紛 合同法違約責任 合同詐騙罪 陰陽合同 租房合同違約 合同補充協議
許多合同在簽訂后可能感覺其中的幾條條款并不合適,所以簽訂者就像撤銷或者變更合同條款。這些合同往往需要通過上訴來處理,但是一些朋友可能對此有些疑惑可撤銷可變更合同代理詞到底該怎么寫。下面,律霸小編來為大家解惑。
一、可撤銷可變更合同代理詞怎么寫
可撤銷可變更合同的代理詞需要通過具體的情景來寫,不過在論述時可以分為幾個步驟
1、被告在與原告訂立合同時,存在欺詐行為
2、該合同顯失公平
3、訂立合同時原告存在重大誤解
二、可撤銷可變更合同特點是什么
1、訂立合同時存在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情況。
2、在提出變更或撤銷前。合同已經成立,但因欠缺某些對社會,對他人無影響的有效要件,如果當事人無異議,則可以正常履行,視為有效合同。
3、意思表示不真實的一方對合同的變更或撤銷有選擇權。
4、經當事人變更符合生效條件的,合同自變更協議達成后生效。
三、可撤銷可變更合同情形是怎樣的
我國《合同法》第54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1)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
(2)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
(3)因欺詐而訂立的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
(4)因脅迫而訂立的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
(5)乘人之危而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一)重大誤解的合同所謂重大誤解的合同,是指行為人因對合同的重要內容產生錯誤認識而使意思與表示不一致的合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1條規定:“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結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該規定解釋了重大誤解的合同的基本內容。
1、重大誤解的特征。在民法理論上,重大誤解又稱為錯誤,其情形有二:
(1)意思與事實不一致,
(2)意思與表示不一致。按照德國法學家薩維尼的見解,前者為真正之錯誤,即動機錯誤;后者為非真正之錯誤,即法律行為之錯誤或直接稱為錯誤。
重大誤解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誤解是當事人認識上的錯誤。該錯誤的產生是當事人的內心意思缺陷,不是其他原因。當事人的意思真實與其內心意思是一致的,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識、技能或信息等內心意思的缺陷,使其對合同的內容等發生誤解。
(2)誤解是當事人對合同內容的認識錯誤。誤解的對象是合同的內容,是對合同內容的認識錯誤,因此而使當事人訂立了合同。合同的內容,主要是合同的主要條款,當事人對合同的主要條款的認識發生誤解,才能夠成為重大誤解。在訂約的動機上,在合同用語的使用上,都可能發生誤解,不能構成重大誤解。
(3)誤解直接影響到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基于當事人對合同內容的錯誤認識,因而,就必須影響到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給誤解的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正是由于這樣,法律才將重大誤解作為合同相對無效的理由,授予發生誤解的當事人以變更權或撤銷權。
2、重大誤解的構成要件。
重大誤解一般以雙方誤解為原則,以單方誤解為例外。重大誤解的構成要件如下:
(1)須有意思表示的成立。重大誤解系就意思表示而發生。如果不成立意思表示,則不發生重大誤解。因而構成重大誤解,必須具備成立的意思表示,欠缺意思表示時,根本不成立意思表示,就不構成重大誤解。確認意思表示成立,須依照意思表示成立的一般要件衡量,具備表示內心意愿的效果意思和借之使內心意愿外化的表示行為。
(2)意思表示的內容與內心的效果意思須不一致。重大誤解的表意人首先應有內心的效果意思之存在,無意識的表示,沒有內心的效果意思不成立誤解。其次,表意人應將其意思外化為意思表示,沒有表示意思而為的行為,偶然客觀的有表示的價值者,均為無表示。無表示行為,亦不構成誤解。再次,表意人內心的效果意思與其表示不相一致,即其意思表示的內容與內心的效果意思相悖。
(3)須表意人不知內心的效果意思與表示的不一致,而且欠缺認識的原因。重大誤解構成的主觀要件,即為此。學者認為,重大誤解一般是行為人的過失行為造成的,即由行為人不注意、不謹慎造成的。但是,應當注意兩點:一是過失并非為重大誤解的構成要件,重大誤解的主觀要件是認識的欠缺,形成認識欠缺的原因,可能是過失,也可能是不知。二是過失的程度應當有所限制,即重大過失,超出了重大誤解的主觀要件范圍,不構成重大誤解,不產生撤銷權,如《日本民法典》第95條后段所規定的那樣,表意人有重大損失時,不得自己主張其無效。
(4)誤解須為重大所謂誤解重大,是指行為人表達出來的意思與其真實意愿存在著重大差別,并且極大的影響了當事人所應享受的權利和應承擔的義務。具體確定重大誤解,要分別當事人所誤解的不同情況,考慮當事人的狀況、活動性質、交易習慣等各方面的因素來確定。確定誤解重大的簡潔標準,是表意人因此而受到或者可能受到較大利益損失。
3.重大誤解與欺詐、顯失公平的區別。重大誤解與欺詐的區別。重大誤解與欺詐都包含了表意人的認識錯誤問題,二者之間的根本區別在于,在重大誤解的情況下,誤解一方陷入錯誤認識是由于其自己的過失(非故意)造成的,而非受欺詐的結果;在欺詐的情況下,受欺詐人陷人錯誤認識是由于他人實施欺詐行為而誘使自己作出非真實的意思表示,而非自己的過失造成的。重大誤解與顯失公平的區別。一方利用其優勢或利用對方無經驗而與對方訂立合同,發生顯失公平的后果通常也與對方的重大誤解聯系在一起。重大誤解與顯失公平的區別在于:一方面,重大誤解的合同并不要求后果顯失公平;另一方面,表意人一般不能以自己的失誤主張變更或撤銷合同,但若這種單方誤解導致顯失公平的后果時,法律可給予救濟。
4、重大誤解之情形。從司法實踐來看,重大誤解包括如下幾種情形:
(1)對合同的性質發生誤解,如誤將買賣作為贈與或將贈與作為買賣;
(2)對當事人特定身份的認識錯誤。如在以感情為基礎的贈與合同、以信用為基礎的委托合同以及對要求特定履約能力的合同(某些承攬合同、技術合同),如果對當事人的身份發生了誤解,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
(3)對標的物性質的誤解,如把鍍金的物品當作是純金的,把原作當成贗品;
(4)對標的物質量的認識錯誤。在標的物質量直接關涉到當事人訂約目的或重大的利益時,對質量發生誤解則可構成重大誤解;
(5)對標的物價值的誤解,如誤將僅值1000元的標的物當作10000元。此外,當事人對標的物的數量、包裝、履行方式、履行地點、履行期限等內容的誤解,如果并未影響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或影響合同目的之實現,則一般不應認定為重大誤解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對可撤銷可變更合同代理詞問題的回答。在可撤銷可變更合同上訴時,要把握住對方存在意思表示不真實或者欺騙的具體行為,這對您贏得上訴有很大的幫助。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寧夏律師。
可變更合同的情形有哪些?合同變更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合同簽字或者蓋章以后,再變更合同可以嗎?
可變更合同訴訟時效為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得到孩子扶養權
2020-11-17為什么承攬人的留置權可以約定排除
2020-12-15租賃權與抵押權發生沖突,哪個權利更優先?
2020-11-16超市售假工商局如何處罰
2021-02-03哪些民事案件由基層法院管轄
2021-02-15監外執行的適用條件
2021-02-28看守所人犯的近親屬病重,可以回家探視嗎
2020-11-23房產抵押給我之后被別人起訴保全了如何處理
2021-01-26房產互換應如何辦理?
2020-12-30房屋中介交易流程是什么
2020-12-27未經協商單方變更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02合同中是否可以加入競業限制
2020-12-13公司虧損沒錢發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1-03-12平安意外險報銷時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0-11-13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
2020-12-14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1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車上人員險何時不賠償
2021-01-09有哪些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異地業務
2020-11-09導游人士購買保險全方位攻略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