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恩平市律師 翠屏區律師 泰和縣律師 竹溪縣律師 龍泉驛區律師 江華縣律師 鼎湖區律師 織金縣律師
在一些征地拆遷活動中,開發商會和拆遷戶之間簽訂《土地拆遷補償協議》,同時,為了保證雙方誠信履約,合同中往往還會約定違約金條款。那么,在出現違約行為的時候,土地補償合同違約金怎么賠償呢?今天,大家就和律霸小編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一、《土地補償合同》違約的法律規定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二十九 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并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
二、《土地補償合同》違約賠償原則
(一)完全賠償原則
完全賠償原則是因違約方的違約行為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損失,都應由違約方負賠償責任。即違約方不僅應賠償對方因其違約而引起的現實財產的減少,而是應賠償對方因合同履行而得到的履行利益。這是對受害人利益實行全面的、充分的保護的有效措施。從公平和等價交換原則看,由于違約方的違約而使受害人遭受損害,違約方也應以自己的財產賠償全部損害。當然,這種賠償應限制在法律規定的合理范圍內。
根據《合同法》第113條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實際損失是現存的損失,可以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損失,一般也不會產生爭議。關鍵是要掌握可得利益。可得利益是合同履行后債權人可以實現或者取得的收益,它具有以下特點:
1、未來性??傻美娌皇乾F實的利益,而是一種未來的利益,它必須是經過合同違約方履行后才能獲得的利益。
2、期待性。可得利益是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可以預見的利益,可得利益的損失也是合同當事人能夠預見到的損失。
3、一定的現實性。盡管可得利益并非訂立合同時就可實際享有的利益,但這種利益并不是臆想的,如果合同違約方不違約,是非違約方可以得到的利益。
(二)合理預見原則
《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這就是合理預見原則,又叫可預見性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預見的主體是違約方;
2、預見的時間是合同訂立時;
3、預見的內容是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財產損失的范圍;
4、判斷違約方能否預見的標準采用主觀和客觀相結合的標準,即通常以同類型的社會一般人的預見能力為標準。
(三)減輕損害原則
也叫采取適當措施避免損失擴大原則,是指在一方違約并造成損害后,受害人必須采取合理措施以防止損害的擴大,否則,受害人應對擴大部分的損害負責,違約方此時也有權請求從損害賠償金額中扣除本可避免的損害部分。也就是將減輕損害作為受害人的一項義務看待,并以此限制違約方的賠償責任。
《合同法》第119條也作出了明確規定:當事人一方違約后,對方應當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采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減輕損害原則的構成要件是:
1、損害的發生由違約方所致,受害人對此沒有過錯;
2、受害人未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損害擴大;
3、受害人的不當行為造成損害擴大。
(四)損益相抵原則
又叫損益同銷,是指受害人基于損害發生的同一原因而獲得利益時,應將所受利益從所受損害中扣除,以確定損害賠償范圍。這是確定賠償責任范圍的重要規則。根據這一規則,違約既使受害人遭受了損害,又使受害人獲得了利益時,法院應責令違約方賠償受害人全部損害與受害人所得利益的差額,這是凈損失、真實損失,但并不是減輕違約方本應承擔的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都沒有規定損益相抵原則,但基于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原則,應承認此原則。
具體地說,違約損害賠償地目的是補償受害人所遭受的損失,并非使受害人反而因此而受益。由于同一違約行為既遭受損失,又獲得利益,如不將利益予以扣除,就等于讓受害人因違約行為而受益,這是違反違約損害賠償的本意和目的的。因此,必須采取損益相抵原則。損益相抵原則的構成要件:
1、違約損害賠償之債已經成立。這是前提條件。即只有構成違約損害賠償之債時,才有必要確定損害賠償范圍,而損益相抵恰恰是限制損害賠償范圍的因素。
2、違約行為造成了損害和收益。即損害和收益是同一違約行為的不同結果。
(五)責任相抵原則
是指按照債權人與債務人各自應負的責任確定責任范圍。《合同法》第120條規定: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就是責任相抵原則。同時應明確,在我國合同法理論上,責任相抵是一種形象的說法,不是指當事人的責任抵銷,是在確定各自應負的責任基礎上確定賠償責任。責任相抵原則的構成要件:
1、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即適用前提是雙方當事人都存在違約行為。這是客觀要件,只要客觀上具有違約行為,而不管主觀上是否存在過錯。
2、雙方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當事人雙方都違約的情況下,其各自承擔與其違約行為相對應的違約責任,不能相互替代。
(六)經營欺詐懲罰性賠償原則
針對交易中各種嚴重的欺詐行為,特別是出售假冒偽劣商品產生的欺詐行為的嚴重存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明確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經營欺詐懲罰性賠償原則的構成要件:
1、經營者提供商品、服務有欺詐行為的存在。常見的有:直接出售假冒商品的行為;故意短斤少兩的行為;消費加工承攬中偷工減料、偷換原材料的行為;在修理服務中偷換零件、虛列修理項目、增報修理費的行為等。
2、消費者受到損害。首先,要有消費者受到損害的事實發生;其次,受損害者只能是消費者。
3、消費者要求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土地補償合同違約金怎么賠償呢?根據上文的敘述,由于《土地補償合同》是一種賠償性質的合同,所以違約金的性質也往往是賠償性的,進而并不受實際損失的影響。換句話說,合同約定的違約金數額就是實際需要賠償的違約金數額。不過由于實務中的情形各有不同,所以小編建議您可以在告知律師具體情況后獲取專業意見,這樣更有利于您問題的迅速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探視權行使中的問題
2021-03-16在不起訴的情況下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1-26董事會會議生效條件是什么
2021-03-25音樂版權費一般多少錢
2020-11-18父母有退休金能否申請贍養費
2021-01-22產假辭退我違法嗎
2021-02-17農村土地糾紛怎么快速處理
2020-12-13婚內能主張居住權嗎
2021-01-06企業變更勞動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非法終止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18幼兒園中層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3-14合同中是否可以加入競業限制
2020-12-13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
2021-03-01土方車司機超分仍然上路釀事故 保險公司拒賠獲支持
2021-01-20雇人干活受傷用理賠嗎
2020-11-08車禍保險公司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0-12-11代為償還土地出讓款的還款協議是否有效
2021-01-23土地轉讓合同審查法律意見書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