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新泰市律師 從化市律師 龍灣區律師 安吉縣律師 隆昌縣律師 化州市律師 龍泉驛區律師 辛集市律師
現代社會的醫療技術是提高了,但醫療糾紛也隨之增多了,尸檢成為明確患者死因的重要手段。但是但是實踐中存在著因種種原因未行尸檢或尸檢不能等影響醫患雙方責任認定的問題。律霸在本文中主要介紹醫療損害責任糾紛中的尸檢和未行尸檢的責任承擔。
一、醫療事故中關于尸檢的規定
尸檢即尸體解剖,是指對已經死亡的機體進行剖驗以查明死亡原因的一種醫學手段。尸檢對于解決死因不明或對死因有異議而發生的醫療事故爭議具有其獨特的無法替代的作用。
患者死亡,醫患雙方當事人不能確定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異議的,應當在患者死亡后48小時內進行尸檢;具備尸體凍存條件的,可以延長至7日。尸檢應當經死者近親屬同意并簽字。尸檢應當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相應資格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可以請法醫病理學人員參加尸檢,也可以委派代表觀察尸檢過程。
拒絕或者拖延尸檢,超過規定時間,影響對死因判定的,由拒絕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擔責任。
患者在醫療機構內死亡的,尸體應當立即移放太平間。死者尸體存放時間一般不得超過2周。逾期不處理的尸體,經醫療機構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并報經同級公安部門備案后,由醫療機構按照規定進行處理。
醫療尸檢可以由病人家屬提出,也可以由醫療機構提出。由醫療機構提出尸體檢驗要求的,必須取得病人家屬的同意。在簽訂《尸體檢驗協議書》后,醫患雙方共同選擇由衛生行政部門指定具有尸檢資格的鑒定機構。
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八條的兩個明顯缺陷
缺陷一:未明確醫療機構負有告知尸檢義務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八條只能說是原則性條款,只是明確了進行尸檢的前提和尸檢時間,并沒有規定在醫患雙方不能確定死因或者一方對死因有異議時,應當由誰提出尸檢的問題。實踐中,原告方常以“醫方未告知要進行尸檢”為由進行抗辯,而法院也以醫療機構“未告知患者家屬可行尸檢以明確死因,造成鑒定過程中對于死者的真實死亡原因存在爭議,被告亦有過錯”為由判決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6]但是,即使醫療機構告知患方可以要求尸檢,若未明確告知患方進行尸檢的理由和必要性,法院還是會認為未行尸檢的責任不應由患方承擔。[7]可見,醫療機構的告知義務不僅僅是簡單地告知死者近親屬可以進行尸檢,更應將告知尸檢的重要性作為不可或缺的內容。法院將告知義務責之醫療機構,但醫療機構是否應對未履行尸檢告知義務而負賠償責任,仍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缺陷二:未明確若雙方對死因無爭議而處理尸體后,又因未行尸檢造成無法鑒定時應如何承擔責任。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八條也沒有解決這一問題:若患者死亡后,初期醫患雙方未發生爭議,未對醫院的臨床診斷死因提出異議,待處理尸體后,賠償權利人訴至法院要求賠償,但因未行尸檢,鑒定機構以死者死因不明為由無法作出鑒定,此時,醫患雙方應如何承擔責任?在曹某與新野縣第二人民醫院一案中,患者死亡后,原、被告雙方對死亡原因均無異議,故原告方將尸體進行了埋葬。但是,當原告方訴至法院要求醫院負賠償責任時,鑒定機構醫學會以“因未行尸檢,死亡原因難以確定”為由中止了醫療事故鑒定。一二審法院均認為,原告方未要求尸檢,導致死亡原因無法確定,具有一定的過錯,因此原告方自負一定的責任。[8]該判決是值得商榷的,既然適用舉證責任倒置規則,則應由醫院舉證證明不存在因果關系,現醫院舉證不能,就應承擔賠償責任,現法院以原告方處理了尸體為由判定原告方承擔一定的責任是欠妥的。
三、未行尸檢醫療損害責任案件的審判應對
1、必須堅持的原則——無因果關系即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楊立新教授認為,醫療損害責任舉證責任沒有規定舉證責任緩和規則,是侵權責任法的不足之處。[12]因此,專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司法解釋草案建議稿(草案)》第一百零二條中建議建立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緩和規則,該條規定:患者的損害有可能是由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造成的,除醫務人員提供相反證據外,推定該診療行為與患者人身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醫療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7條更是將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分配給醫療機構,該條只是要求賠償權利人提供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為過錯的初步證據,而由醫療機構舉證診療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沒有過錯。但是,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損害是具有因果關系的損害,若在司法解釋中確立舉證責任緩和規則具有違反法律之嫌。于2010年11月18日起施行的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第8條即明確規定賠償權利人對診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因此,若賠償權利人因未行尸檢導致本方舉證不能,法院即應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2、可以的妥協——只對無爭議的臨床診斷死因進行鑒定
存在這樣的現象,當死亡事件發生后,醫患雙方在初期對臨床診斷的死因均無異議,所以雙方均未提出尸檢。但待處理尸體后,一旦訴至法院,受委托的鑒定機構則要求提供尸檢報告,最終的結果是無法鑒定。通過對尸檢查明的死因與臨床診斷的死因是否一致的研究表明,臨床診斷的誤診率為20%-35%左右,尸檢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醫患雙方均不提出尸檢,就應視為雙方認同臨床診斷死因。因此,為妥善處理糾紛,法院可以委托對雙方認同的臨床診斷死因為鑒定依據,改革以往的委托事項,轉為委托鑒定機構鑒定患者的臨床診斷死因與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只要臨床診斷死因與患者死亡有因果關系,法院即判令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3、合理劃分責任——正確適用過失相抵原則
根據在死亡中作用的不同,一般可將死因分為主要死因、直接死因、誘因、輔助死因、合并死因。從責任大小的程度來劃分,可分為完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以及無責任。因此,有觀點建議,結合診療行為在損害后果中的原因力,將因果關系、責任程度及參與度大致分為:直接因果關系,全部責任(參與度100%);直接因果關系,主要責任(參與度75%左右);臨界型因果關系,同等責任(參與度45%~55%);間接因果關系,次要責任,誘發因素(參與度25%左右);間接因果關系,次要責任,輔助因素(參與度10%左右);無因果關系,無責任(參與度0%)。因此,只要具有侵權責任法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減輕責任的情形,法官即應適用過失相抵原則,充分考慮造成死亡后果的原因力,酌情認定醫療機構的民事責任。
經小編介紹,關于“醫療損害責任糾紛中的尸檢”情況下未行尸檢的責任承擔您是否清楚了解呢。小編為你總結至此,在發生醫療糾紛的情況下,尸檢是判斷患者死亡和診斷行為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的重要手段。小編建議當您面臨這種情況時,最好通過尸檢的方式來解決糾紛爭議,一旦錯過尸檢的最佳時間,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青島律師。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如何處理?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判決書怎么寫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司法解釋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處分權的債權合同效力如何
2021-02-11法醫鑒定后抓人有效期
2021-02-28非法集資公司高管會認定為犯罪嗎
2021-01-14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婚姻法關于離婚協議法律如何規定
2020-11-18違反規定徇私向親屬發放貸款的全部承擔責任嗎
2021-02-16涉外企業能否作為合同主體
2021-03-04合同欺詐是犯罪嗎
2021-01-06怎樣與房屋中介簽合同
2021-02-21勞動關系申請工傷要多久出結果
2021-02-28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購買壽險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18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3-26如何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
2021-03-14限制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如何被限制
2021-01-04人身保險管轄是如何規定
2021-03-19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互聯網保險的概述內容
2020-12-07沒有上崗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2保險合同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7航班延誤會免賠嗎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