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鑒定 醫療事故分級標準 醫療事故鑒定程序 醫療糾紛處理
在當代這個社會,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一些關于醫療損害的賠償案件,對于舉證責任大家多多少少都已經聽說過,但是結合醫療損害賠償案件大家并不知道車轉責任的相關事項,也就是說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醫療損害賠償舉證責任怎樣分配?那么,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相關的知識。
一、醫療事故賠償責任成立的構成要件
(一)醫療機構或其工作人員在主觀上必須有過失
從民法理論上,過失包括疏忽大意和過于自信。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結果,應當預見或者能夠預見而沒有預見,為疏忽大意;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結果雖然預見了卻輕信可以避免,為過于自信。疏忽大意和過于自信,都是過失,就是行為人對應負的注意義務的違反。 因此民法上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對受害人應負注意義務的疏忽大意和過于自信。在這里,過失就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對患者應負注意義務的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
(二)醫療機構或其工作人員有違法違規行為
所謂違法違規行為是指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規范、常規的行為。在這里,法律泛指憲法、法律、法規和其他規范性的法律文件;診療規范、常規不僅包括法律法規以及規章中規定的規范,也包括醫療單位內部制定的具體操作規程。如果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行為沒有違反法律、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技術要求等,即使造成了事實上的損害結果,也無需承擔醫療事故損害賠償責任。
(三)必須有人身損害的事實發生,且該人身損害應當達到《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確定的損害程度。
根據《條例》規定,并不是診療過程中造成的所有人身損害后果都屬于損害事實,而是必須符合以下損害后果的才屬于醫療事故的損害后果包括:1、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2、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3、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4、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后果的這幾種情況。同時第4條將其他損害后果限定在“明顯”的程度上,也就是說,除死亡、殘廢、功能障礙外的其他人身損害,必須達到明顯程度才構成醫療事故,若損害不明顯則不構成醫療事故。
(四)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過失行為與人身損害后果必須有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原本是一個哲學概念。引起某一現象的現象,稱之為原因,而被某種現象所引起的現象,稱之為結果??陀^現象之間這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就是事物的因果關系。侵權法中的因果關系,是指違法行為作為原因,損害事實作為結果,在它們之間存在的前者引起后者,后者被前者所引起的客觀聯系。在這里所說的因果關系是指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是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違規過失行為與患者人身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也就是說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是導致患者人身損害后果發生的原因。這種因果關系之所以成為確定法律責任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因為過失行為并不一定會引起人身損害后果的發生,同時人身損害在很多時候也不是由醫療機構極其醫務人員的過失行為一種原因引起,既有一因一果,也有多因一果的情況,因此因果關系的正確判斷,對正確確定醫療事故賠償責任是十分重要的。
二、醫療損害賠償的歸責原則和舉證責任分配
患方出現不良后果的責任歸誰承擔,是處理醫療糾紛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確定責任歸誰承擔的最基本的準則就是歸責原則,它直接關系著醫療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舉證責任及舉證內容的確定。因此,應正確認識和劃分醫療糾紛中的歸責原則與舉證責任,做一法定劃分,否則法理不清,歸責錯誤,必將造成訴訟的任意性和投機性,嚴重損害司法權威和公信力。
無論從法律上還是從醫療行為的性質上講,都不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對于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必須以法律明文規定為前提;況且醫療行為并不是純粹的商業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必然加重醫療機構的負擔,不利于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對于醫療損害賠償的案件,應按照一般侵權行為采取過錯責任原則。
但是醫療行為由于其特殊性,在舉證責任的分配上,如果完全按照一般的“誰主張,誰舉證”的模式來執行,顯然是不利于對于患者的保護的,患者在發生醫療損害時,其經濟和精神上都是承受著沉重的壓力的,加上醫療行為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讓患者舉證醫療機構在醫療行為中存在過失是很困難的。而醫療機構作為一個經濟主體,其舉證能力遠大于患者,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第(八)項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方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這就明確規定了對醫療損害賠償案件應適用過錯推定原則。
這一舉證責任的分配顯然以訴訟為前提,但在未發生訴訟前,醫療機構是否對患者承擔舉證責任呢?無論從社會主義的善良風氣和法律規定的知情權來說,醫療機構都對此承擔責任,否則就屬于醫療過錯。但這一過錯又存在于損害發生以后,是否應該以此為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呢?筆者對此持否定態度,這樣在適用補償性賠償時缺乏可操作性,不符合過錯與責任相適應的原則。但是,以此引起的訴訟費用應該由醫療機構承擔。
首先關于舉證責任的分配問題是非常嚴肅的一個問題啊,因為這樣才能夠確定誰的責任,其次不管是從法律角度還是從其他的角度來說都不是用無過錯責任,因此我國規定的是過錯責任,當然有一些特殊情況也是適用無過錯責任的。
醫療事故賠償訴訟時效是多久?
醫療事故分級的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責任險的責任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法實施條例有哪些
2021-01-14離婚賠償適用于訴訟時效嗎
2020-12-02怎樣查老公有沒有出軌,如何找出軌證據
2021-03-25離婚調解無效何時判
2020-12-12行政處罰不交多久被強制執行
2020-12-13企業和個人勞動關系如何證明
2020-11-30a2實習期肇事法院判司機賠償嗎
2021-01-31實習期間受傷,用人單位是否應賠償
2020-12-23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聘書能否代替勞動合同
2020-12-11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主要義務
2021-03-09為什么會出現保險公司的賠款少于車禍事故實
2020-12-17自家車輛相碰三責險不賠償——三責險賠付范圍分析
2020-12-04冒名頂替旅游出險 法庭判決保險公司輸了
2021-03-20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3-26海上貨運保險承保范圍有哪些
2021-02-08什么是兼業保險代理人
2021-01-30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與原則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