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系一直以來都是社會矛盾的體現,不乏不信任甚至隨意指責醫生的病人,也存在沒有醫德的醫生。醫院里也不是永遠出錯的,發生的差錯小可能只是多扎幾針,大的可能關乎生命,那公民在遭遇醫療差錯的時候該怎么辦呢。
先來明確幾個名詞的含義,醫療糾紛、醫療差錯和醫療事故,從字面上看,醫療事故的程度是最重的,的確也是如此,因為醫務人員的錯誤導致患者遭受到直接的人身損害后果,輕至器官功能損傷,重至殘廢、死亡,《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把醫療事故分為四個等級,這些都是屬于醫療事故的范疇。而醫療差錯比醫療事故程度稍輕,未達到醫療事故標準的過失都認定為醫療差錯,也就是說醫務人員做出了過失但及時的彌補未對病人造成嚴重損害。舉個例子,一個醫生在手術期間沒有檢查醫療工具,導致一塊紗布留在了患者體內,醫務人員在縫合前發現并取出,又或者是手術結束后才發現然后安排取出,不管時間長短,最后紗布被取出并沒有對患者的器官功能造成損害,即便過程中讓患者延長了治療時間,也不構成醫療事故,只屬于醫療差錯。如果醫務人員在取出紗布之前,紗布已經損傷了患者的器官功能,又或者是紗布殘留體內直接導致幾日后的患者死亡或者殘廢和器官功能損傷,則構成醫療事故。而出現醫療糾紛的情況遠比醫療差錯要多,甚至有些時候醫療糾紛并不是因為出現了醫務人員的過失,可能是患者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患者不信任醫生的決定、患者想通過糾紛得到利益等等,醫療糾紛出現的原因有很多,解決的方法也一樣。
出現醫療差錯的情況,是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尋求醫院賠償的。通過三個名詞的講解,我們也可以知道醫療差錯是未達到標準事故的醫療過失,在我國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中,也只對醫療事故的處理做出了規定,未規定醫療差錯的處理方法,但是患者也是可以要求醫院進行賠償的。最高人民法院曾經發出指導,根據的是《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關于侵害公民身體需要賠償的條款,法院應該受理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醫療糾紛案件,也就是患者向醫院要求賠償的案件。醫療差錯也分為一般醫療差錯和嚴重醫療差錯,這樣的分類以是否有對病人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為標準。
舉個例子,醫務人員錯誤把兩個床位需要注射的吊瓶放反了,最后沒有造成雙方身體健康損害,兩位患者都平安無事的,屬于一般醫療差錯,造成兩位患者病情更嚴重的屬于嚴重醫療差錯。涉及到醫療差錯的案件,當事人能拿出認定醫院確實存在過失的證據就很重要,常見的證據是醫院的就診資料,包括病歷、就診單、檢驗單和繳費清單等。
醫療過錯的認定標準有哪些?
醫療過錯鑒定程序是怎樣的?
醫療過錯賠償怎么算醫療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借款合同無效后保證人能否免責
2021-01-31公司破產的清償順序是怎樣的呢
2020-12-22傷殘等級鑒定的標準
2021-02-26交通違法打單要人證合一
2021-01-30緊急拘留是什么意思
2021-01-04企業單方面解約應如何賠償
2020-11-23小產權房同開發商劍訂合同有效嗎
2020-12-16入職時信息欺瞞可以不發工資嗎
2021-01-25為什么要簽第三方勞務合同
2021-02-18勞動爭議中約定管轄條款是否有效
2020-11-13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
2021-01-25保險公司應告知健康保險合同事項
2021-02-20投保人虛報年齡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7定值保險合同可以適用于哪些
2021-01-12交警事故雙方自行調解完保險公司會理賠嗎(交通)
2021-02-22對待不屬于保險責任的事情應該怎么辦
2020-12-28交警隊和保險公司對事故認定不一樣怎么辦
2021-03-09投保人在投保時應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1-15如何投保旅游保險?
2021-03-17房地產公司將預購房屋抵繳土地出讓金如何維權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