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的適用范圍
(1)因民間糾紛引起,犯罪行為涉嫌的罪名是《刑法》第四章、第五章關于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侵犯財產犯罪兩類犯罪中的罪名,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
(2)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
“因民間糾紛引起”,是指由于公民之間有關人身、財產權益和其他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民事權益爭議,而導致了犯罪的發生,如戀愛糾紛、鄰里糾紛、宅基地糾紛、債務糾紛之類;“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根據有關事實和證據,認定犯罪嫌疑人所涉罪行,根據《刑法》規定的量刑幅度,可能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實務中常見的有過失致人傷害罪(輕傷)、侮辱罪、誹謗罪等。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這里所說的“民間糾紛”是根據《民間糾紛處理辦法》第三條規定,民間糾紛是指公民之間有人身、財產權益和其他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糾紛。因此,對于實踐中常見的戀愛、婚姻、家庭、鄰里等民間矛盾引發的糾紛,均可視為民間糾紛。
其次,“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中的“可能”二字,意味著該刑罰只能是宣告刑,而非法定刑,因為在我國不存在罪行加重的情節,要是法定刑在三年以下,宣告刑肯定在三年以下,而非可能在三年以下。
刑事和解制度的現實困境
刑事和解制度開創了我國公訴案件和解的先河,符合世界刑事司法改革的潮流,但是其在具體的適用過程中也可能會遇到一定的現實困境。結合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可能遇到的現實困境主要體現在:
1、刑事和解具有履行風險
在司法實踐中,雖然有的被害人和加害人達成了和解協議,但協議并不一定能立即履行。如果在和解協議達成以后,加害人立即履行,那么刑事和解的效果初步達到;但是司法實踐中和解后分期履行或者延期履行的情況也非常多,這種情形下刑事和解的效果就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檢察機關在協議沒有履行完畢之前做出不起訴決定,或者說審判機關在協議沒有履行完畢之前做出了判決,那么在加害人有能力履行協議而反悔不履行協議的情況下,就無法啟動追究加害人刑事責任的程序。這樣,不但被害人的利益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而且刑事和解也演變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處罰的“保護傘”,最終也與刑事和解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馳。
2、刑事和解易被誤認為“花錢買刑”
刑事和解從探索初期到時至今日走上立法層面,就一直伴隨著一些爭論。許多人認為,刑事和解為那些犯罪卻不坐牢的人提供了契機——有錢就可以不坐牢。著名的杭州飆車案當事雙方達成了113萬元的高額民事賠償協議,肇事者胡-斌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型。此案亦被指為“花錢買刑”的典型。
3、刑事和解可能導致濫用職權
對于刑事案件,人民檢察院在審查起訴階段應該依法決定是否提起公訴,法律規定必須提起公訴的,應依法按照公訴程序提交法院審判,法院在審判過程中也必須秉公判決。然而在刑事和解制度之下,司法機關往往會有較大的自由裁量空間。比如,檢察院按照自己的規定,對達到自己所提出的幾點所謂“和解”要求的刑事案件不提起訴訟,實際上是無形之中擴大了自身的職權,未審先判,規避了法院的職權。
對于法院而言,他們對于和解的案件可以依法對被告人從寬處罰,也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進一步擴大,使案件“可操控性”更強,“人情味”更濃。因此,把“和解”作為一些刑事案件的不起訴條件或者從寬處罰條件,這可能會為極少數法制觀念淡薄的司法人員濫用職權、謀取私利創造條件,這樣也極容易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最終也不利于我國的刑事和解制度的長遠發展。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板不出工傷認定證明也沒買社保怎么辦
2020-12-06對違法使用區塊鏈信息服務用戶采取哪些措施
2020-11-24土地違法執法監管得到長效保障機制
2021-03-16回購房要點有哪些
2020-12-26買了小產權房怎么辦
2020-12-28如何理解免責條款
2021-01-15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決定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3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完家屬還要錢怎么辦
2021-01-23如何寫保險賠償申請書
2021-01-17保險公司在該案中應否理賠
2020-11-26我國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有哪些?
2020-12-19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保險合同解除有哪些方法
2020-11-16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如何辦理車輛理賠
2021-01-04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26車被別人砸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1保險法解釋二
2020-12-26保險名詞解釋:什么是保全 如何申請?
2020-12-25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怎么操作
2020-12-29集體土地承包轉讓年限最長是多久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