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用案件范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6條、第197條及相關規定,調解制度可以適用于非由人民檢察院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中及告訴才處理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這樣就將人民檢察院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及第三類自訴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排除在了適用范圍之外。這主要因為由人民檢察院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是代表國家集體行使權利,以維護公眾利益,具有社會公益性,而且這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職權,不具有可處分性。而第三類自訴案件在本質上屬于公訴案件,犯罪行為侵犯的是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這與前兩類自訴案件受侵害的范圍僅限于受害人本身的特征不同。由此可知,這兩類刑事案件不能適用調解。
2.自愿原則。這種自愿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調解的提出和進行必須雙方自愿,必須出于當事人的真實意愿,這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它以當事人的處分權為基礎,當事人有權決定是否接受以調解方式解決糾紛,但調解自愿并不意味著人民法院不能依職權主動提出對案件進行調解。調解制度是當事人行使處分權與法院行使審判權相結合的產物,法院可以依職權主動提出,但必須征得雙方當事人的同意;其次,調解協議的內容是雙方自愿協議達成的結果,人民法院只能引導,不能任意干涉,代為決斷。
3.前提條件。查明事實,分清是非,這也是法院調解的基礎。人民法院主持的調解只有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才能使當事人真正在平等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調解協議并自覺履行,從而提高法院的辦案質量和工作效率。
綜上,調解制度僅在幾類特殊的刑事案件中,在自愿的前提下,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才能適用。基于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的差別,調解制度在刑事訴訟中的適用又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例如,當事人達成調解的范圍受到嚴格限制,譬如在自訴案件中,當事人不能就刑事處罰部分達成調解。此外,在刑事案件調解中的當事人大多為犯罪行為中的加害人和被害人,一方給另一方造成的傷害往往較嚴重,這樣就使得雙方情緒對立,矛盾尖銳,彼此不大可能主動自愿地提出調解請求。因此在刑事案件的調解中,人民法院的作用至關重要。它需要法官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條件,合情、合理、合法地促成當事人矛盾的解決。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騙取法律援助將會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02干股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1-03-12勞動爭議管轄權異議答辯狀
2020-12-15股權眾籌有什么作用
2021-02-28非法校園貸報警能追回嗎
2020-11-14買賣合同運輸到達前誰承擔風險
2021-02-04工程勞務合同家屬終止有效嗎
2021-01-25農村老人去世后,其拆遷安置房子女該如何分配
2021-01-24治安案件金額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12保險合同標的是什么
2021-03-17無證駕車所致財損保險會不會賠
2020-12-13網絡銷售的技術手段是什么
2021-01-26一般保險公司多長時間可以賠付
2020-12-07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五條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2-14投保人有什么保證義務
2021-02-03土地出讓前要先完成拆遷嗎
2020-12-08土地入股租賃協議范文
2021-03-09公攤面積算不算房屋拆遷補償安置面積
2021-01-12農村房屋拆遷安置費一般是多少
2021-02-17房地產開發企業向被拆遷業主交付還建房如何計算繳納增值稅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