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4條才明確規定: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同時結合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7條規定:附帶民事訴訟的成年被告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如果其親屬自愿代為承擔,應當準許。這說明,附帶民事訴訟的調解結果可以直接影響刑事審判結果已經有了實際操作根據。實踐中,只要被告人或其親屬與被害方達成調解,法院在量刑時,通常就會給予被告人從輕處罰,這一點也漸成司法共識。雖然,承擔民事調解結果與承受刑罰處罰是被告人因犯罪行為而必須同時面對的后果,兩種后果應是并列的,不存在互為因果或互為參照的關系,但司法實踐的認同,實際上賦予附帶民事訴訟調解強大的生命力,使其在結束民事訴訟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刑事審判結果的特性。
最高法院司法解釋把“被告人事先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作為一個量刑情節,因此,在整個調解進程中充斥“交易”的思想:第一,處于劣勢的被告人及其親屬往往希望用犧牲自己的經濟利益的方式來換取較輕的刑罰,甚至多出錢來換取被害人作出對其有利的證詞,還有的甚至直接要求法院作出從輕判決承諾后才愿意調解并履行賠償協議。第二,被害人也會利用有利地位和條件在調解時討價還價,如果被告人多賠償或盡快賠償,便愿意主動向法院要求從輕處理,否則,便多方向法院施加壓力要求嚴懲。第三,從法院角度考慮,在重大案件審理上,也愿意極力促成雙方調解成功。一般說來,如果雙方達成民事調解,刑事審理壓力減少,被告人通常不會上訴,案件就不會改判和發回重審,也不會出現信訪事件。法院有時會以從輕判決為條件進行交易,誘導雙方達成協議并實際履行。這種“交易”更多體現了刑事訴訟中妥協的價值。
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人民檢察院提起的以外,可以調解。調解應當在自愿合法的基礎上進行。經調解達成協議的,審判人員應當及時制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后即發生法律效力。調解達成協議并當庭執行完畢的,可以不制作調解書,但應當記入筆錄,經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即發生法律效力。經調解無法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簽收前當事人一方反悔的,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訴訟一并開庭審理,作出判決。
通過上述介紹可知,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人民檢察院提起的以外,一般是可以調解。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開庭審理訴訟費可以退嗎
2020-12-25車禍后受傷什么情況需賠償護理費
2021-01-09協議離婚可是男方不付孩子的撫養費怎么辦
2020-11-20離婚個人財產和共同財產如何區分
2021-03-11工傷期能辭退嗎
2021-01-03怎么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9競業限制是先仲裁還是先起訴
2021-03-2220年后勞動關系會自動解除嗎 該案已中止審理 等待中院類似案例
2021-01-18什么情況公司不能勸退員工
2021-03-22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況
2020-11-30人壽保險離婚時要分割嗎
2020-12-08壽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它的保險金又是怎樣給付的
2021-02-03保險合同是諾成性合同嗎
2020-11-12保險索賠的四個要點
2021-02-26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處理賠償糾紛要交什么材料
2020-11-23企業投保企業財產綜合險的賠款計算方式
2021-01-13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0-12-04訴訟費是保險當事人的直接財產損失
2021-02-09投保人有什么保證義務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