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欺詐行為要提供哪些證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規定,我們可以將醫療欺詐可以定義為: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提供醫療服務行為的過程中,故意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使患者產生錯誤的認識而接受其醫療服務的行為。
醫療欺詐需要的證據有:
1、患方的身份及親屬關系證明。
2、病歷資料復印件。
3、患者或家屬的誤工證明,如工資單或單位出具的工資證明;無工作單位的,由居委會或村委會出具無業證明。
4、相關費用單據和清單,包括相關的醫療費單據、護理費單據、營養費單據、交通費單據;如患者傷殘,需提供殘疾等級證明和殘疾用具費單據;如患者死亡,需提供喪葬費單據,傷殘和死亡都應提供患者實際撫養的、無其他生活來源者的戶籍證明及無業證明;
5、其他,如有關專家的意見、證人證言、鑒定結論、醫學文獻資料等。證據必須注明證據的來源;書證須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印件、照片、副本或節錄本。
6、如患者委托律師代理醫療糾紛,則提交簽署的授權委托書,并注明代理權限。
法律依據:
《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六十八條
醫療欺詐指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提供醫療服務行為的過程中,故意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式,使患者產生錯誤的認識而接受其醫療服務的行為。
二、醫療欺詐與醫療事故的區別是什么
醫療欺詐應當具備以下幾個構成要件:
(一)以虛構或夸大病情、過度醫療為手段;
(二)以誘使患者支付非必要醫療費用,取得財產或其他財產性利益為目的;
(三)在其醫療水平和能力范圍內明顯可以避免誤診而積極追求的;
(四)給患者生命權、健康權造成侵害或給患者財產權益造成較大損害的。
醫療欺詐行為導致了患者人身財產權利的侵犯,醫患關系的破壞,醫療職業群體的整體形象下降和醫療秩序的混亂。必須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以保護患者的人身財產權利,穩定良好的醫患關系。醫療欺詐行為中存在明顯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欺詐行為,且詐騙金額如果達到詐騙罪的立案標準,那么就應將對醫療欺詐行為按照詐騙罪定罪處罰。
醫療事故鑒定的費用由誰預繳付
怎么進行醫療事故認定,需要哪些材料
醫療事故與醫療差錯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教育部部署高考,高考移民是什么
2020-11-30破產法司法解釋
2021-03-20贈與人可以自由撤銷贈與嗎
2020-12-11辦理未婚證明需要帶什么
2020-11-26假離婚被真離婚怎么辦
2020-12-17兒子開公司能多要贍養費嗎
2020-11-26如何評定交通事故傷殘
2020-11-11房屋抵押后還不上流拍能住嗎
2021-03-20勞務分包合同是否需要約定保證金
2020-11-14小孩偷父母錢去超市買東西可以退貨嗎
2021-02-25老人過世,帳戶里的錢無法取出怎么繼承
2021-01-22集資房滿兩年以什么為標準
2021-01-19外資房地產開發的基本程序
2021-03-10企業分立合并后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09勞動合同關系保存期幾年
2021-01-13雇傭關系有經濟補償嗎
2021-01-13企業經濟性裁員的條件和程序規定
2021-02-23勞動爭議是否可以工資結算了再申請
2021-02-24財產保險合同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0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