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具有約束力的產物,合同既約定了享有的權利,又約定必須履行的義務。如果一方當事人為履行相應的義務給對方并造成損失,應該按照合同約定違約金進行賠償,那么合同法違約金賠償比例是多少呢?計算方法又是怎么樣的呢?合同法中對于違約金問題又有怎樣的規定呢?下面小編為您做一個解答。
一、合同違約金的計算方法
如果合同雙方對違約金有約定,按照合同約定處理。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
如果合同雙方在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金的,違約金一般等于違約所造成的實際經濟損失。
合同法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違約金的比例是多少
1、法定違約金的比例
合同對違約金作了原則性規定,且有關條例規定了違約金比例,適用法定違約金。在此情況下,由于合同的內容、違約的性質、程度的不同,確定違約金的方法與數額也有所不同。第一,有關條例明確規定了違約金比例的,即可以按照該比例直接計算出違約金的數額。第二,有關法規只規定了違約金一定比例范圍。這需要通過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或合同仲裁機關確定一定的比率,才能計算出違約金的數額。一般來講,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的法定違約金為一定的比例范圍。
2、約定違約金的比例
由于約定違約金的比例法律無明文規定,因此在實踐處理中也不一致。
從法律上講,《民法通則》第122條第2項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一方違反合同時,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該法條對約定違約金的數額未作限制,允許當事人用約定違約金來彌補某些法定違約金過低的缺陷。法律規定當事人通過協商,在法定違約金之上議定約定違約金是完全必要的。通過較高的約定違約金可以起到預防違約的積極作用。但這樣的約定也不是無限制的,根據《民法通則》的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以及司法實踐中的慣例,將約定違約金的數額限制在違約部分的貨款總額或酬金總額之下較為適宜。但如果有關條例對違約金數額有特別規定的,應按特別規定辦。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對違約金最高數額的限制,不同于違約方對另一方的實際損失所做的賠償。
《民法通則》第122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相當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如一份購銷合同的貨款總值為5萬元,違約金為1萬元。如果由于供方未履行合同,使需方受到了6萬元的經濟損失。對此,違約的供方除支付1萬元的違約金外,還應賠償5萬元的經濟損失。在司法實踐中,對具體合同的違約金條款進行認定時,應首先看其是否符合訂立合同的一般原則性規定。即要看其是否有顯失公平、是否有脅迫或欺詐等情況的存在。如果屬于《合同法》中關于無效經濟合同規定的,則應認定該違約金條款為無效。
三、合同法對于違約金問題的主要規定如下:
(1)如果合同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金的,違約金等于違約所造成的實際經濟損失。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可以對違約金進行約定。
第一百一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
《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減少。”
《合同法》僅要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事人的請求對過分高于損失的違約金進行調整,對不是過分高于損失的違約金,法院和仲裁機構都應當予以支持。
《合同法》第114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
以上內容便是小編基于合同法對違約金一個介紹,一般的標準是損失數額的百分之二十,但是合同法中并沒有具體的條文規定,在實踐中,一般是在合同條款中對于違約金進行約定,所以對于合同法違約金賠償比例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沒有違約責任條款的合同是無效的嗎?
?如果合同未約定違約金,那違約金怎么算 ?
?合同違約金是否納稅,應該納多少?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治安管理處罰的基本準則是什么
2021-02-02資產評估公司成立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7房屋租賃合同的稅款規定有什么
2021-01-14實際住房面積比老宅基證面積小怎么辦
2021-01-30涉外結婚怎么辦理結婚證
2021-03-10協議限制離婚自由歸于無效
2021-02-27事實婚姻受法律保護嗎
2021-02-23夫妻可對財產進行約定嗎
2020-12-31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有沒有區別
2021-02-09動物園動物因游客挑逗咬人誰負責
2021-01-27住房補貼向誰發放
2021-01-14“國五條”解讀
2021-01-16弘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服務承諾包括哪些
2020-12-25投資理財保險的定義
2021-03-03車上責任險條款
2021-01-23違章肇事保險給報嗎
2021-03-21保險公司賠付交通費嗎
2020-12-20出讓土地土地使用稅怎么繳納
2021-01-24承包法對非法轉讓土地的規定的形式和處罰是什么
2021-01-01影響土地流轉價格的原因在哪里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