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明確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責任,維護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賠償勞動者損失;
(一)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規定訂立勞動合同以及勞動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時續訂勞動合同的;
(二)由于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無效勞動合同,或訂立部分無效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侵害女職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權益的;
(四)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三條
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賠償,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造成勞動者工資收入損失的,按勞動者本人應得工資收入支付給勞動者,并加付應得工資收入25%的賠償費用。
(二)造成勞動者勞動保護待遇損失的,應按國家規定補足勞動者的勞動保護津貼和用品;
(三)造成勞動者工傷、醫療待遇損失的,除按國家規定為勞動者提供工傷、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勞動者相當于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
(四)造成女職工和未成年工身體健康損害的,除按國家規定提供治療期間的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相當于其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
(五)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第四條
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
(一)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
(二)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
(三)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四)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第五條
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支付用人單位賠償費用。
第六條
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于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百分之七十。向原用人單位賠償下列損失:
(一)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二)因獲取商業秘密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
賠償本條第(二)項規定的損失,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執行。
第七條
因賠償引起爭議的,按照國家有關勞動爭議處理的規定辦理。
第八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未獲批準先征收土地如何處置
2020-12-20如何聘請律師?
2020-12-07法律是如何規定股東直接訴訟的
2020-12-05如何寫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1-02-25股票被保全后還能交易嗎
2020-12-06簡易程序和一般交通事故認定書有什么區別
2021-02-05關于子女探視權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如何爭取小孩撫養權
2021-01-22接管期限延期是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決定嗎
2020-11-22機械設備合同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09單位未蓋章的競業限制協議效力
2021-03-09勞務派遣工合同期滿是否解聘
2020-12-21購買人壽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城鄉居民自愿參保的應該怎么做
2020-12-11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是指什么,什么情況下沒有受益人
2021-02-07購買保險后進行理賠需要準備哪些
2021-02-10《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旅游意外保險常識及境外旅游保險理賠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