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本違約有何種法律后果
我國《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的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具體做法有:
1、返還原物;
2、受領標的物為金錢的,應同時返還自受領之日起的利息;
3、受領標的物有孳息的,也應一并返還;
4、應返還的原物因毀損丟失或其它事由不能返還的,應按物的價值予以返還。例外的是連續性合同的解除原則無溯及力,常見的連續性合同主要有:租賃合同、委托合同、雇用合同以及其它以使用或提供勞務為內容的合同,由于這些合同在內容上的特殊而無法恢復原狀,故這些合同的解除,就無溯及既往的效力。
二、合同根本違約的救濟措施有哪些
于根本違約已經使守約方實際上剝奪了另一方當事人根據合同規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因此,筆者認為一方根本違約后,實際履行或中止履行對于守約方已毫無意義,所以守約方可采取的救濟措施有損害賠償、宣告解除合同、承擔利息等。
(一) 損害賠償
損害賠償是公約規定的一種主要的違約救濟方式。《銷售合同公約》第74條規定,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應負責的損害賠償額,應與另一方當事人因他違反合同而遭受的包括利潤在內的損失額相等。賠償損失的范圍,一般包括財產的毀損,減少和為減少或消除損失所支出的費用,以及合同履行后可能獲得的利益。土地。但這種損害賠償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依照他當時已知道或理應知道的事實和情況,對違反合同預料到理應預料到的可能損失。
(二) 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是違約救濟方式中最嚴厲的救濟方式,它將對合同雙方當事人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當對方當事人根本違約后,守約方可以宣告解除合同。《銷售合同公約》第26條規定,宣告合同無效的聲明,必須向另一方當事人發出通知,才開始有效。
(三) 承擔利息
根據《銷售合同公約》第78條的規定,一方當事人沒有支付價款或其他拖欠的金額,另一方當事人有權對這些款項收取利息,而且不妨礙其獲得損害賠償的權利。
合同根本違約是很嚴重的違約情況,但要是一方當事人僅僅是遲延履行主要債務,這樣的情況下還不能算是根本違約,除非在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的同時還導致了另一方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那么才能認定為根本違約。在一方根本違約的時候,另一方是有權要求解除合同,同時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根本違約責任的承擔原則是什么?
遲延履約與根本違約的區別是什么
根本違約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處理醫療糾紛,怎么收集醫療糾紛證據
2021-02-23醫療事故罪疏忽大意過失的特點有哪些
2020-12-26對接第三方支付要多久
2020-12-22侵犯商業秘密罪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01新交規酒駕如何處罰
2020-12-20判3年多久可以申請假釋
2021-01-12交通事故糾紛司法解釋
2021-01-30侵權行為是什么
2020-12-10沒撫養過的養母能否主張贍養費
2020-12-20交通事故要求賠償怎樣訴訟
2020-12-10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怎么證明是在商場摔傷,有哪些相關法律依據
2021-01-02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找二手房中介怎么安全交易
2021-03-24派遣證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2-10哪些情況下解聘職工要給補償
2021-03-18壽險如何賠付
2021-02-09人壽保險合同生效后還能變更嗎
2020-11-29第三者責任險保自家人嗎
2020-11-09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費糾紛案
2020-11-25